本帖最后由 姬安宁 于 2015-3-5 14:29 编辑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了一句“不须放屁”,于是在中国诗坛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可怕后果。故事还得从那个红色的年代开始。
这天,主席把诗刊要发表的他的两首诗的清样,拿给孟锦云,说道:“小孟,请你把这两首诗读给我听听。”
小孟拿过来,也不先看一遍,马上就读起来: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
鲲鹏展翅,
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小孟用高声快速地读了起来,当她读到“不须放屁”这句的时候,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主席,您写不许放屁,可您今天放了28个屁。我都给您数着呢。”
“噢,你还给我记着黑账。”主席也笑了。
“活人哪个不放屁,屁,人之气也,五谷杂粮之气也。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
小孟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小孟边笑边说:“那您为什么在词里还写上‘不许放屁’?”
“两回事情嘛,孟夫子。”(摘自:《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我在1991年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水晶宫跟前有四名军人肃立,参观者必须一直走着,是不能停的。到了后面,有卖毛主席诗词的,我就买了一本回来,读到这首词时,我想知道老毛为什么要用“不须放屁”,因为之前也听过这首词,我就看了下面的解释。但看到下面精彩的解释时,我真服气了,这些御用诗评家就是厉害,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诗歌三千年历史中,是禁止使用屁呀、屎呀、尿呀这些脏东西的,认为不雅,老毛古文根基深厚,他不可能不了解这些道理,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御用诗评家是这样解释的,尽管中国诗歌有这种禁忌,但是“不可无一,只能有一”,什么意思呢?尽管“放屁”这个词不能入诗,但诗歌是在发展着的,总会有一个人破这个规矩,但破这个规矩的,只能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你联系一下上下文,“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这是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毛主席对这个人的不满集中在两方面,第一,私自和美帝国主义谈判,并达成核裁军协议;第二,毛主席很反对物质刺激,你还让苏联老百姓吃到牛肉,写到这里,毛主席的怒火早已经是不可遏制了,换上任何一个人,底下这两句该怎么写呢?是必须否定赫鲁晓夫的,而最恰当的一句话,就是“不须放屁”,你不信试试,用别的词,就没有这种效果!
我当时试了几个词,确实没有这个力度。接下来御用诗评家又说了,这个时候,你就该佩服我们的伟大领袖了,他以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把“不须放屁”放在一首诗里,是不是很值得我们赞扬呢?当然最后他还不忘说上这么一句,其他人写诗,千万不要这样写,因为这是毛主席写的,具有开拓精神,大家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尝试。
可问题是,从那以后,中国诗人中的个别人就想了,你老人家敢写,老子我为什么就不敢写呢?于是这几十年,不用说“放屁”了,连更难听的词都入诗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诗人这样写:”我穿过一个城市去肏你“,这一句是余秀华”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原版,可见影响之深远!
中国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规矩的,他们想呀,你伟大领袖都可以做,我为什么就不能做?今天看来,此风不可长!
毛主席的“放屁”一说,还不仅影响国内,都影响到国外了,在老布什的回忆录《展望未来》中,我们看到,老毛在会见尼克松时曾说了苏联是放狗屁的话,在英语中是没有”狗屁“这个概念的,于是老布什注意到,一个中国的女翻译把”狗屁“一词翻译成了”一只狗在放屁“,于是老毛也为英语世界增加了一个新词,那就更具有”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了。
所以以后,就不要怪罪余秀华们了,老毛是始作俑者,他开闸放水了,大家也就跟着粗俗了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