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马科诗集《诗神的狂欢》小札
在当下,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潮、理念喧嚣着、拥挤着、困惑着。而在这样一个物质强于精神、外表优于内质、思想浮于行为的精神世界里,保持着某种内心的纯粹和心灵的安宁与静谧,或许,对于以社会责任为已任的作家、诗人们来说,更加弥足珍贵。浙江诗人马科就是一位身处浮尘,却傲世独立,始终操守着自己精神世界的“他者”。
对于诗人马科,我们以前不曾谋面,也不甚了解。某日,在网易圈子上读到他的诗,眼前突然一亮,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我情不自禁留意起他来。不久,又从网易圈子上了解到他的诗集《诗神的狂欢》(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于是跟贴请他给我寄来一本。一来二往,不知不觉中便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他的人如同他的诗一样耐读感人,一经拷贝,在我的记忆中总无法删除。
马科是孤傲的,他的孤傲缘于他对精神世界的操持和坚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门被打开,各种思潮蜂涌而入,一时泥沙俱下,一些诗人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外来文化的狂轰乱炸,纷纷败下阵来。而诗人马科也在这场不在场的“落潮”中选择了“隐退”,他的“隐退”不是“永别”,而是另辟蹊径寻找灵魂永久的栖息地。这也为他后来在诗坛上厚积薄发积储了力量。
正如马科在诗集《诗神的狂欢》的序言中所言:“二十多年了,(我)始终徘徊在地狱与天堂之间,思想与行动之间。”“我们不能麻木这个新生时代中浮现的对财富无休无止的无耻索取,对肉欲的痴狂和精神的粗鄙,不能无动于衷。”
马科的“不能无动于衷”更在于他是大汉的子民,民族的思想者。传统文化是他生命的母乳和精神的内核,哺育着他,支撑着他,也激励着他。他的周身流淌着大汉祖辈的血液。“我祈求大汉子弟给诗人应有的荣誉/那些屈伏于生命之流背后的人们/以夜露为生/手持古典或现在的精神”。“他们选择了诗歌/就不以贫困为耻/他们选择了诗歌/就选择了终生漂泊的路/终日以爱和智慧为乐”。
诗歌曾经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的最耀眼明珠。马科为自己能成为诗歌国度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他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质,以不屈不挠之毅力,试图通过在场的亲身体验和不在场的文本叙述,重建中国当代精神之架构。他说:“我只是个卑微的仆人,为了神的荣光,奔走在那些迷惑的村庄;我只是一个虔诚的思想者,在荒芜的心灵之地,用血来喂养大地之灵。”
在诗歌艺术殿堂里,马科“对流派与主义没有太多的兴趣,止于一种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他追求的是一种“欲笑还颦”的诗歌艺术表现形式。他的诗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愠柔兼备,简练内敛而富有张力,以传统精神为骨骼,支撑起诗歌的宏大叙事高度和硬度。同时,他的诗又具有某些先锋的特质,于朴实、洁净、简约的文本叙述中,折射出了重建中国精神之宏图大志,彰显了人性的大善和宏大深远的社会与人生叙事背景,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明显的情感走向,使读者在沉静与理性的回望中审视着现实与自我。
来自群组: 中国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