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明理,禅境清心 —— 子青悠然微析 徐业华 诗歌《天童寺》
文/子青悠然
淡墨浅影见禅意,净心小字留清音。读徐业华的诗歌《天童寺》,我有暂时出尘的纯美感受。仿佛一支江南小令,又仿佛幽谷禅寺传来的梵音,淡去几多俗凡,遁于一座空山,捧清茶一盏悠悠然静品松竹林里的鸣啭,若仙更若僧,好一缕清风自在。
小诗前五行,笔触灵动,清扫几笔,一幅入境的天然禅意小图跃然眼前。和善、悲悯、纯净,仿佛已入佛子圣界。物尚且如此,况,与之相伴的人?佛心自可明鉴。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三行“密布的慈云里/经书旧了,而御笔题写的匾/年代越久却越明亮”,让人有些许费思量。照理说,佛家摒弃显耀,“沙弥戒第十,不捉持金银”,只管潜心修持便好。为何御笔题写的匾,经历岁月却越发明亮呢?到底是张扬,还是另有所指?
查阅天童寺由来,禅寺建成及其兴衰之史,方知宁波天童寺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蓦然有点顿悟,匾额年代越久越明亮,何尝不是“以史教化人”呢?读经修身更为修心,由此随之而来的两句承接自如的诗行——“路是相向的,有的在上山/有的在下山”,慢吟之,无不慨然有所得。来来往往,倏忽万变,“饮过一盏/苦空的佛茶后,倾听到了/松竹上禅语清瘦的声音”, 终将一切归于空寂,方为大彻大悟。
诗文本用语清丽,简练,惟感小小的不足:小诗末三行,总觉得笔墨满了些,有些意境若实实透透的,留给读者的兴味便减去了几分。
2015.3.6
附:徐业华的诗作品
◎ 天童寺
放生池里的小竹筏上
两三只甲鱼在打坐
殿宇间一群青衣派的鸽子
学会了修行,只是
忘了拄三叉杖
密布的慈云里
经书旧了,而御笔题写的匾
年代越久却越明亮
路是相向的,有的在上山
有的在下山
都说茶禅一味,饮过一盏
苦空的佛茶后,倾听到了
松竹上禅语清瘦的声音
2014.12.22
作品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b926c0102v9qy.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