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之歌 于 2015-3-7 16:05 编辑
复看山望水编辑《点评牧之歌诗裤子拉链忘拉了》
文/牧之歌
感谢看山望水编辑对我的诗《裤子拉链忘拉了》的关注、厚爱、评论。与您未曾谋面,但您的评论极专业、极用心,我写诗的用意被您看的一清二楚,见笑了!
关于诗歌,一直是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搁笔十余年了,有时候脑子里也会闪现“自以为是”的好句子,但这些句子常常是“一想而过”、“一闪而过”,不敢去写,怕去写,也怕别人说我是诗人。因为诗人常会与“另类”联系在一起,虽然我并不另类。我有时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拷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为什么会没落,诗人为什么被贴上“另类”的标签。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未年正月初三,我的一个曾经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女同事年纪轻轻,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人说没就没了。参加完她的追思会,我心潮难平,于是拿起手机十分钟写完了《送走一个美女曾经的伙计》(此诗在中国诗歌流派网亦可查到),并把这首诗放在了我的QQ空间,以示纪念。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被很多人点赞,引来了熟悉我的同事、同学、朋友、领导的“好评”,同时引发了朋友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由于这首诗在朋友圈的传播,这位“女伙计”的朋友也通过网络成了我的朋友。我从未感受到诗歌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我觉得应该拿起笔写点东西,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应该与另类无关。
扯远了,回到我的诗《裤子拉链忘拉了》。您的评论把我在创作这首诗歌过程中,诗里诗外的东西都抖出来了,我没有想到的也被您挖出来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谢谢您懂我,读您的评论我很感动。没有想到:理论也能充满诗意,理论也能感动人。玩笑话,也是真心话。我想借您评论的引子,谈一点诗歌介入生活的命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探索的事情。我在与琴雨探讨《裤子拉链忘拉了》的时候曾说:我对一些唯美的诗歌并不反对,但诗歌远离了生活,远离了现实,大多成了自我呻吟,所以“自摸式”的诗歌于生活来说没什么意义。我个人主张诗歌不能回避生活、要主动介入生活并高于生活,但诗歌不能只是简单的对生活的描摩,应该有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的责任和担当。王法编辑在与我交流过程中说:诗歌应该有担当。我很同意他老先生的观点。这首诗突然看上去很俗,但我在处理上,力图把“拉链忘拉”这件“很尴尬”、“很无聊"的事,通过选择性的叙述,与“给副市长倒茶”、“汇报维稳”、“女同事开玩笑”、“给农民解释拆迁政策”、“村民会上发言”、“黄昏时看夕阳”、“发呆”等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些生活现实有些是严肃的,有些是不严肃的,这些严肃与不严肃通过诗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大的想象思考空间,这里面应该包括对社会某类现象的批判。我想不同的读者读罢都应该有不同的思考。有的可能置之一笑,有的会说无聊,有的会想到一个童话故事,比如:皇帝的新衣。当然这首诗歌给读者提供的并不止于此,还涉及到人性方面的问题,不再赘述。如果诗歌只给读者提供一种解读的可能,诗意就消失了。
另外,我的诗歌里会经常出现一个叫杨钢蛋的人物,这个人物是我独创的,如果注意,杨钢蛋会被经常解读为各种各样的人。幸运的是《病人杨钢蛋》被2月15日《诗歌周刊》148期选用,时隔十天2月26《诗日历》读诗栏目又选用了这首诗。这首诗是被益平编辑推荐的,我相信益平先生理解了我创作杨钢蛋的意思。这也是诗歌介入生活,我个人的一点探索而已。
诗歌如何介入生活,如何把握尺寸,如何把握度,这是需要功力的,我一直在探索,以上只是个论,言无不尽。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讨教探讨。
再谢、编安!
牧之歌2015.3.7于十堰退思斋
附1:
原文见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歌评论>栏目http://www.zgsglp.com/thread-365229-1-1.html
附2
看山望水给牧之歌的回复
牧之诗友过誉了。
点评佳作算是我个人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评论去向,也是学习过程。我的评论都是针对文本,完全不计是否相识、关系远近,是否有用、有利,不拿评论当什么用。一些熟悉我的诗友都了解,送给我“好诗锦衣卫”,诗的知音,专业、严肃的诗评论家等等赞誉,都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其实做个诗的知音才是我的追求,懂得诗,能欣赏诗。
帀成你对诗的看法。 生活是文学艺术本源,也是表现方法的出处和归宿,很难想象我们能读懂和喜欢生活之外的文字,因为生活这个概念太宽泛,即包括历史现实,也包括由其引发心灵事件,情感事件。脱离生活的诗,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诗,都可以说是空洞干瘪的诗歌,没表现好的情况。可以归结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不够,表现方式不好(不会写作)两个方面上去。
以往我强调艺术性,也是能够更好地表现生活的意义上的话语,因为生活体验任何人都不缺少,但极为缺少的是发现和表现,所以想以诗的方式“担当”也无力。其实也是从写作能力表现方式角度关注担当的可能性。
希望读到更多佳作!握手!
选取优秀的文本,做精要理论阐释和文本解析文字篇什,汇集成一册,供学诗的朋友们参考。今年抽空继续做这件事。
20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