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组诗)
刘建明
盆景
生硬的状物
犹如裸露的土壤
掩藏不住来自神的旨意
我以为
那大于苔藓的就是山河
我的躯体散落在荫蔽之处
骨架悬于空中
大鸟栖于林间。树下
樵夫倚靠大树远观,指点
三分二的江山和太阳
此时,万物装进盆景
绿荫下,我仿佛看见了
黄昏大半个影子。此时江山变小
小得连一粒沙土就是一个王
储棺室
余音在这半尺石阶处被切断
从此有一些人进去,便从未出来
也许这存在于故乡咽喉处的一方暗室
寄存了那些拂袖而去的人离开的理由,和
这用了一生所积攒的遗物
一生很长,并不是所有的画面都如秋之稻穗
金黄得只允许用喜悦来描摹
那些悲伤也并不输给
任何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里传出的哀怨
那些一字排开的灵柩
承载了一个人一生的得失,一生的公或者不公
以及他独自承受的委屈或者指责
储棺室的门槛被一层一层地磨平
那关不紧的门缝,流露出骨笛的乐章
当最后一副皮囊兑现今世之承诺
门就再也没有关上过
空洞、幽暗的密室,母亲曾经的诫言
此刻都解除了禁锢
故乡咽喉处的咯血,很少人会去顾及
大半个故乡,骨瘦如柴
在夜半之时,我听见有一枚银针落地
惊醒了故乡沉睡的亡灵
后方
握不住一把剑
剩余的气力,全部用来求和
来路苍茫
过了险滩,便到了腹地
一个骑士的精神
被山崖上落下的暗箭
刺穿,体无完肤
他肩上扛着大旗
在前线厮杀、投降
血泊中,他突然想起后方
他的后方
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江湖
一场暴风雨过后
我爱上了江湖
那些弥漫着刀光剑影的桥段
正被所有浪迹之人
在一个个无眠的夜里,反复提及
终究还是敌不过一万只蚂蚁的逼迫
那些琐碎的残絮
正凭借着一个侵略者的角色
在这片贫瘠又荒凉的土地上
展开一场漫无目的的厮杀,不分敌我
胜利者,都已死去
失败者,都活了下来
而在腥风血雨的另一面
我正高举屠刀
在自我的世界里
一个时代的头颅应声落下
立春
今日已是立春
我赶在第二日前从沉睡中醒来
写下一颗种子抬眼望去时
双眸中的渴望
窗外依旧寒冷,冬季离去的事实
在朦胧中显得有些许突兀
万物来不及洗下尘埃
以洁净去接纳将至的春
细雨很远,缠绕在了远方的枯藤
那些在寒冷中沉睡的小动物
在惊蛰前仍无法辨认清醒者的召唤
如果一直沉睡
那些匍匐而至的绿与艳华
会不会装点起门楣
在你醒来之时,便发现百花争艳
草长莺飞
还乡
河流在双轨缝合处被切断
一段留在了故土,一段去了远方
离开的,从此开始了漂泊
如果比远方更远的是大海
那么故乡或许比大海更远
远得连记忆都无法抵达
现实苍白的时候,故乡就艳丽了起来
那用臆想勾勒出的画面
总能让人在一番沉醉之后泪流满面
总有这样的时刻,河水倒流
漂泊者开始还乡
而近乡之后,故土变得如此之近
近得让人害怕、让人愧疚
冬至
——夜偏长
今夜漫长
但终究没有长过一个姑娘身后马尾辫
夜的中央有一个蝴蝶结
是一个熟悉之人的手法
蝴蝶结缓缓打开
一些寒冷流露出来,冬季就此开始
三九二十七里地以外
我看见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一只寒号鸟从昨天夜里
独自叫到了天明
但最终还是将风骨留在了凛冽中
大一号的夜幕
包裹着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
书中提及一段熟悉的往事
提及一句酝酿已久叮咛
离歌
我不愿提起离愁
更不愿提起不同夜空下的
同一个月亮
事实如此,明日我就要离开
在微凉之后
我习惯了惆怅
习惯翻开往日的账本
清算一次次决断的转身
随后,我将行囊塞满
不给离愁之流露一丝缝隙
我不敢于今日牵扯进亲情
总觉已不堪责任之重
那就将一丝回望
留给身后之人吧
那个人,两鬓斑白
在一棵梧桐树旁
开始了下一轮回的等待
多日后,我将再次叩响门环
那一日,你要认为我
从没离开过
霓虹
夜幕收起眼睑,天空黑了下来
我站在窗前隔着玻璃向外望去
几栋大楼的外墙灯光逐个亮了起来
论资排辈,秩序井然
华丽的字牌像一个个谎言,冠冕堂皇
霓虹灯的魅力像极一个舞女
它的内在,其实和你并没有太多关系
而那些着眼于未来的期待
总会被虚幻的光华刺穿
不留一丝掩饰
如果天亮的时候,你的眼睛总是望向别人
那么黑夜的存在
一定是让你有时间看看自己
只是现在,歌舞升平,霓虹乱舞
我似乎无法在如此嘈杂之中
清楚地辨认出自己的面貌
中秋赋
中秋之夜
我沿着月光,逆流而上
一路收复遗失的皓洁
我再一次想起祖先的古训
再一次徘徊在月影之中
诉说起远方的家
我是离家之人
跟随着潮汐,一路漂泊
当空的皓月
提醒我在奔跑之时
记得留下一丝回望
此刻,我举起明月遥看后方
我似乎看到了不远处
有一扇缓缓打开的门
月光照亮了门前的小路
照亮了我朱红色的门楣
作者简介:刘建明,男,1994年出生,定居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现为嘉兴学院大三学生,曾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首),作品曾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