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Q8 f; l& H" z' O4 ?5 U回青姐:你好。我喜欢有什么观点大家一起来辩论,这样我们都可以得到学习与进步。我说那句不要是考虑到诗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意象延续必须有承与转的“实体”存在,既然有“承”有“转”,必须有上下的点,不然读者是无法看到与理解的。我们可以对此诗再做一次详细的分析:2 v1 `" u, H6 V: N0 X3 D) g
/ s. z d* P3 r* g《镜子与脸》
+ c: f8 W/ t0 r' |, T$ f d7 I1 K# x( s# a
文/青姐
8 I" q4 e( i) M4 |0 v! q# ]! q; a4 z) b7 Y/ V u' C
镜里,春光潋滟/ c2 p- W5 X8 L$ G) i
镜里,秋水长天/ u4 ~/ m+ c* e' V l1 L
镜里的花容月貌
2 ]# X: l0 O D7 L. h镜里的霜浓雪泊6 a; C! h, p& ^
% b. c1 m/ K L. @水银的镜子,那么平静" {0 `0 |) D$ A! @
镜子里的面容,是珍贵的生命
2 T" M$ M* |7 h. a也许镜子不会真的知道它带来的分享) l/ Q% A' ]) Y
一生的路程
& U$ K$ p" c1 h0 q6 X! b8 ]: Y& z4 ^
渐渐阅历添加的封面
3 _& g* k; P( [. c% Z& F0 M
) m/ i$ {8 ~6 b镜子不说话,没表情
8 B: f6 g# |- g0 F) ?+ E世人却借着她
" U5 |0 I/ [. R# P J( L照着脸: M5 v+ Y1 _. C m5 B5 R. }
观着心
$ E# J% @8 d! h/ m) T9 q# s# u9 R3 @/ U2 C) ?( x) o! T
亲爱的镜子9 j+ }) T$ y4 ?# d* h/ ~( H
亲爱的自己7 v5 o% ~- C* L* N! O
亲爱的春芽
. B' a: l# w: T- N9 S9 d亲爱的雪 绒 花
- p) |& Z v3 @' N* R" J1 V9 r5 G8 r3 @ G. Z3 O* ^' a0 t
此诗第一节写的镜子里对脸不同年龄阶段的写照与表现。也就是你说的从青春到衰老的物象观察。第二节是物象到意象的“小转”,是对第一节百样”表情的一次总结、一丝感想。第三节“渐渐阅历添加的封面”——来得突然。“书”、“书页”、“封面”从诗的语言来说多指人生,这一句你的本意是加重感想的。可是前节没铺好点的承,让读者略有陌生感觉,而且第五节也没有落“承”面。尤其第六节,是本诗感想妙处所在,我的观点是:第四节的本意就是一个“承”与“转”的关键所在,及承上而起下,对文字的关联与意象的关联尤显重要。这样才可以保持一首成功之诗作的完整性。+ w" C1 X4 ?' N' Z3 C" M2 l9 _/ w
呵呵,问好青姐。期待佳作!* [* e- G2 N, ~: d0 p. I# w1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