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诗歌,还是臆语?
-------我读《无利农民工》
阅读和吃饭,有时候是差不多的。每个读者,都希望读到美的、值得借鉴的、引人思考的、给人启迪的文字,这如同一个食客就餐,希望品尝到好看也好吃的饭菜。
所以,就诗歌乃至其他文学题材的作品而言,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类似厨师与顾客,换句俗话说,就是大师傅和食客之间的关系。
现时代,每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都饭店林立,都食客如云。现时代,写诗的,总是比读诗的多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经常遭遇、经常看见的。也是因为这样的现状,伪劣食品泛滥,更是因为这样的状况,诗歌不想边缘化都困难。伪劣食品,来源于烹饪者、制造者;伪劣的诗歌,乃至伪劣的文学作品,毫无疑问来自当下一些浮躁而无术的写字人。伪劣食品,让人倒胃口,拉肚子,甚至出人祸。伪劣的文字,同样也让人倒胃口,虽然不至于让人拉肚子,但会让人厌倦阅读,丢弃乃至远离类似的读物,其实这也是精神范畴的拉肚子。
当然,不是每个写字的人,都是大诗人、大作家,这和做饭一样,并非每个厨师都是大厨,都是烹饪高手。但作者也好,厨师也好,认清自己的水平,是基本,是关键,是自知,也是自觉。恰恰,我们现实中,有的人并没如此清醒,如此自知,尤其自觉。所以,我们在所难免地必然要遭遇到难以下咽的食物,难以卒读的文字。这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幸,也不是一个人的不幸,这是整个人类出现以来,一直没有消灭的弊端。
何为良莠?饭菜与文字皆可归列。
譬如这个春暖花开的正午,我偶然读到的这首有着诗歌外形的诗歌《无利农民工》。说是偶然,其实也有专门阅读的意思。寻找这个作者的文字时,我怀着学习的心理,并准备好了揣摩、借鉴以及领悟的崇敬。我有一个习惯,喜欢批评,也喜欢被批评。同时,我还有个坏习惯,即:我喜欢批评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或者伪文学的字;我还喜欢被有见地的、有修为的人对我的文字进行批评,且在这批评中揣摩、反思、吸收、改进,让自己在批评中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无须怀疑我的动机,我读这首外形诗歌之前,确是如此的心情。但是,我看了标题,马上取消了内心的崇敬。一个晦涩的标题,指向不明的标题,毫无诗意的标题,给了我深深的失望。“无利农民工”,字面上理解,可以是:没有利益的农民工,或者没得到利益的农民工,再或者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农民工。也许是我本身对文字理解的能力低下,当时我看了标题,以至于我现在正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是这样理解的,并依然迷惑于这个标题的指代与指向。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眼睛如果浑浊、失色、毫无光泽,那么难免会给人委琐、颓废、萎靡等印象。标题制作的失败,是大硬伤。这犹如一个盲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再好看,穿着再鲜丽,也与美丽、帅气有一定的距离。请不要责怪人类审美的习惯,人和动物从出现以来,都是这样。
接下来,我让自己耐心阅读正文。第一节------------
没太大题材
就吃喝拉撒睡,嬉笑怒骂
死活
常规上,诗歌写作,需要精心取点,也就是在写之前,仔细想好主题,想好如何借用一个点、一个典型细节切入主题。许多诗人的经典作品,都有这样的写作过程和感受。然而,这首文字的开头,落笔非常空泛,也很突兀。“没有太大题材”,作者突然来这么一句,意在何为?我当时还希望能够在后面的文字里发现、领悟作者的开句用意,但我读完了,仍然没有获得答案,依然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更不明白,这样写和农民工有何外关联,有着怎样的内关联?还有,第一节的后面两行的“吃喝拉撒睡,嬉笑怒骂,死活”,同样也很突兀,也比较空泛,缺乏明晰,缺乏关联,缺乏起与承之间转换的轴心。
第一节的晦涩之后,我曾经幻想第二节的阅读也许有好转,有新的弥补。可是,我在继续的阅读时,胃口受影响了,其中过程,好象不巧进了一个幌子鲜艳的饭店,点了的菜肴端上来以后,发现色暗、香无、味尴尬。
汗珠烧成砖垫实
讨薪路,你才得见今天
质感笑纹
“汗水烧成砖垫实”。表面上看,用了借代,还有点古韵。仔细读,却是不明就里。汗水成砖,勉强可以暗指某种劳动的过程,但写成某种劳动的结果是不恰当的,也是违背生活逻辑的。讨薪水,是一些农民工不幸的遭遇,是让人气愤、痛苦的事情,在这样的境遇下,谁还有质感的笑纹呢?除非剥削者!除非发神经!“垫实”,是什么意思,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
泡沫楼崩塌
水蛭吸盘又盯准
羸细毛孔
这个第三节,多么牵强。楼盘,是一个指代,相信有一定阅读基础的读者都能够理解,水蛭也同样可以理解。无非是说房地产商人的无良。不过呢,这仅仅是字面上的信息。我是说,既然冠名为诗歌,那么应该按诗歌的方式阅读与理解。诗歌的意象,是声、形、神、韵诸元素组合而成的,而且讲究意象运用的贴切性、协调性、关联性。遗憾的是,这一节,作者虽然用了一点心思,用了一点小力,但表现、呈现上,是失败的,意象也是驳杂的,给读者忽东忽西的感觉,甚至是夹生的感觉。
唉,写诗啊,就是
无利瞎起早的
农民工
最后一节,作者好象点题,把写诗歌的人归类到农民工的行列。可是,提请各位注意,诗歌的呈现,是为了抵达,抵达是为了诗歌的完成和延展,也就是为了诗歌张力的形成和辐射。呈现,抵达,仅仅四个字,说起来,写起来都不难,但具体到诗歌写作过程的把握,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如,这首文字的最后一节,作者就没把握好最后的呈现、诗歌的抵达,更没有着力于诗歌的张力。写诗歌的人和农民工有什么相同点?作者没有铺垫,也没有暗示,如果是为了留白,那这留白留得太过悬乎、太过生硬了,有如把一个羊头套在狗身上一样。
综观这首外形类似诗歌而指向含混、意象驳杂的文字,我的感觉是:文字的堆砌,一个写字者的臆语。
后附原文----------------
无利农民工
文/梦幻旅人
没太大题材
就吃喝拉撒睡,嬉笑怒骂
死活
汗珠烧成砖垫实
讨薪路,你才得见今天
质感笑纹
泡沫楼崩塌
水蛭吸盘又盯准
羸细毛孔
唉,写诗啊,就是
无利瞎起早的
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