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5-4-5 12:56 编辑
《与杯中冲浪兄交淡诗的三点看法》
一,诗歌懂与不懂的问题。
作为写作者,肯定是要写到易懂。虽说写诗的人大多有很高的语言敏感性,却还是有盲点。因为诗歌其整体结构决定了一首诗的可指与能指,误读与正解,而误读与正解有时也是混淆不清的,比如作者原意想表达的,我们认为是正解,又,因诗歌本身的艺术特点,飞白艺术的存在,连作者自己也是无法把握的,写成意料之外和读成意料之外只是各自有对诗歌的认领特殊性。所以遇到很多诗歌读不懂更多的应是读者的问题,诗歌本不是普及材料,更不是惴测他人的认知局限性所要考虑到的写作。(当然前提是诗作者必须有诗歌写作的自觉意识,且写作者基本为读者而言。)
二,诗歌给谁读,欣赏属性与自我欣赏等问题的个人体会。
我认为诗歌不是给谁读,是谁要读。我们写诗首先是自己在发声,发声在找知音,而读者是在找声源进而对声音的辨别认知,这一属性。所以我强调是诗歌可以不要读者而不拒绝读者。一首诗无人能懂,就算了,只要你写的时候是自觉意识在掌控,却并不代表永远无人懂,所以这个不要(读者)指的是常态性的阅读者。这里不拒绝(读者)指的是这首诗的真正知音。我这么说似乎把诗歌说得神乎其神了,但我认为写诗的确需要一种神圣感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诗歌的神圣感很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生活真的很无助,叶文福先生新作有句“国在山河破,无言亦有声”想到这些,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很无助,这不仅是自身物质财富的缺乏,包括我们爱上诗歌,唯一有用的是,或许能因此独善其身,不为这个山河添伤害,每每想于此,我就感到诗歌的荣耀。所以写诗首先我是对内的。当然不可能每首诗不被人读,懂与不懂大多时间是有时限性和经验,读诗写诗很需要的是经验复活。
三,对于一个有自觉意识的诗人,我们读起来更简单。
灵感写诗基于的是表现形式和气息。更重要的是经验复活,就是说由某一个点触发的一种本身已存在于诗人意识里的苏醒。这点,对于诗人的人生历练、阅读、交流的密度有很大关联。所以诗拼的最终还是深度,这点很多诗人都有相同的阐述,有深度自然就有了高度。不过,可能对灵感理解不同,或许可以把一切写诗的原动力归类为灵感。由此我得出两个约等式:1.拥有自觉意识写作的诗人诗作约等于成品十成品;2.不具备自觉意识写作的诗人诗作约等于成品+半成品。所以对以发掘新人为主是个很大的挑战,在作品中找诗人,需要的是真功夫,这就限定为要诗读,而不是诗者要读者。因此,我们作为普通读者,一般是找诗人在读诗,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管它懂与不懂,简单多了。
2015-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