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碧霞青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4-14 10:4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诗友.中国诗社群组管理员拜渎佳作.感受情怀.加为优秀.烦请抽空儿多关注其他群友作品.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增进相互间交流与友谊.再次期待您笔下精彩.祝您创作丰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0:52 | 只看该作者
车子山 发表于 2015-4-14 10:463 T( t5 J* m- k( `5 s8 X
问好诗友.中国诗社群组管理员拜渎佳作.感受情怀.加为优秀.烦请抽空儿多关注其他群友作品.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
" A; V+ z1 Z8 J& I
谢老师鼓励,祝康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4-14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车子山 于 2015-4-14 12:19 编辑
' v. i/ F* A$ c+ ~2 m8 O' }. ^6 O
3 I. ?" W, H) \! ^7 y; K- u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散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百余万.到近代繁衍到四万万.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到近十四亿.她生命的守护神主要靠谁?是中草药.回顾一下历史.在上卋纪七八十年代前的几千年.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中医药仍是我国救死扶伤的守护神.从卋界人口消长发展情况看.飢餓.疫病.战争是威胁人口消长的三大因素.在历史上我国遭受的水.旱.虫災和战乱对人口消长影响与卋界各国并无质上差异.为什么今天中华民族能成为全卋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呢?中医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再从中医药与西药的治病基礎理论來看.两者不同且各成一个体系.各有长短.如卋界性的虐疾就是用中草药根治的.跌打损伤和一些僈性疾病在西医治療尚未痊癒下.用中草药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在已有二.三十个国家已承认中医.北京同仁堂药店也在很多国家开设了分店.我不反对西医.但不能否认中医.中西医应该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守护人类的生命.中草药对国人來说.已为先人治病服务了几千年.我们应感恩.须知.只有民族的.才是卋界的.称中药.无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并不过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2:32 | 只看该作者
车子山 发表于 2015-4-14 12:13
1 C  x1 |' y$ L6 R5 c2 O3 g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散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百余万.到近代繁衍到四万万.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 ...

$ B8 P4 E( A" I" p) ^( o/ U9 W谢老师的理解,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中华民族诞生了无数中医典籍,灿若繁星,著名的中医更是数不胜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杰出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愿中药惠及全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4-14 13:11 | 只看该作者
碧霞青羽 发表于 2015-4-14 12:32
( V9 J) Y& d* \3 f谢老师的理解,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中华民族诞生了无数中医典籍,灿若繁星,著名的中医更是数 ...
6 P' r1 m0 o. O6 S. O) m
泥沙俱下.尚需正本清源.不受干扰.自有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4-14 13:30 | 只看该作者
品读。有感而发。- I' T4 @4 J9 x
问候诗友,现在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4-14 16:1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6:52 | 只看该作者
爱情从夜晚开始 发表于 2015-4-14 13:30- s/ A( Z. U* `- P6 ]: D
品读。有感而发。
; X$ V/ ?8 W' v! n问候诗友,现在可好。
; U- G; z$ ?- u: F3 C) q: i4 j
谢夜晚诗友的关心,我现在已康复,祝你心想事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6:53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金枝 发表于 2015-4-14 16:18
& [# u4 v/ v5 b; U/ m* }  ~" k欣赏,问候!

5 v7 z) R: ~1 B3 S谢金枝诗友留墨,祝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4-15 09:49 | 只看该作者
康复就好!能治病的,终归是好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8 04: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