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浮荷 于 2015-4-15 22:55 编辑
8 _2 D1 \! y- U( ^. p2 L, S! q5 D0 Z$ \
静安读诗(001):难得明月寂寞修身,削枝去叶也成仁
. \3 K2 J8 }% l
9 n8 @' p$ Z: X0 X, g* y8 ~' H 文/静安
2 e7 [2 U9 h) x! ?7 `/ f; M 0 n( O5 k4 A* I% k; D. R
原文:) O9 c( k2 F! N0 S$ [
+ J8 X1 e, ?- l* g
《致生活》 (文/明月清风)1 i8 v6 \& ~* }$ _) b+ H2 y
4 d5 m! R7 }' _' O流转的日子总马不停蹄更迭
, l8 j) n5 x" F3 G" z沿着供养渠道触摸生活; a& `2 G% v- K5 g+ e1 [1 p( m$ o
天空下各自打捞 捡拾生存的缝隙0 J1 Q ?4 A, D4 Z/ W) C
4 U8 s6 o. w0 i: C+ W1 [万物生长,各有各的供养
& s# o3 f/ N" l( m, B# L3 [# |穿梭在一条生存轨道上
7 c# `# \" z" o$ F看似生活是重复 单调无味" [" M1 ?' S# S7 j; J
其实习惯有与众不同! g- o1 J# d+ ^
每一种生活方式
( p2 D2 g- g) F+ X3 F3 c7 t5 a溢出并打捞上生命闪光点/ | g# [" \* F( f
为什么这样热爱生活9 F( M9 \# C* v7 v
多姿多彩的生活铸造生命的风景1 W8 d3 H! \$ E" _7 [
相互依存不是对立而是彼此成全# ]+ l; b% e( H7 R% L4 G6 D
4 B7 S5 K. e) q1 _8 Z
$ ], o: W1 ~$ l( \2 v. I“流转的日子总马不停蹄更迭”一句已体现出生活的节奏,故“沿着供养渠道触摸生活”可有可无,作为单独强调说明反而失去诗意,去掉并不影响,而是整体的诗歌的张力便出来了。“天空下各自打捞捡拾生存的缝隙”中的“各自”一词显然包含于“万物”,“打捞 捡拾生存的缝隙”不言而喻也有各自的供养吧,故也可削枝删叶。正好与“穿梭在一条生存轨道上”一句相链接而天然始成,“生存的缝隙”“穿梭在一条生存轨道上”为前文首句“流转的日子总马不停蹄更迭”提供依据,日子正是在这样的一条轨道上飞疾流失和更迭。 “看似生活是重复 单调 无味”;“看似”一词便可推敲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当然是“习惯有与众不同”,显然此句可去也。进而道出本质“其实,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打捞上闪光点”,“闪光点”可延伸出不同的内涵,可指生活的物质上得于满足,而更多的是指生活精神上的满足与受于鼓舞,从而“黑暗”延伸出的涵义也就是生活的苦辣悲痛等,“闪光点”自然而然就燃亮“黑暗”,使得全诗的主旨就此被引爆。
: h3 q7 U8 k! T) D6 r 其实明月此首诗要回原来的陈述并不是不可,而是诗歌的整体凝练与张力就会削弱,在表述上会显得冗杂,诗歌贵在神韵,以少的语言尽可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这样效果便会事半功倍。我想明月将其详细陈述无非是想表明生活的各种方式的不同来突显生活的更深内涵,而还未来得及推敲。当然每位作者都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难得明月寂寞修身,削枝去叶也成仁。
; O) k! G$ y; F6 I ^& _ 静安陋见,惹明月大家一笑耳。, X. X6 h% |9 q2 F8 }
$ D8 u' _, J9 Q5 \附改后:
6 g" x$ _7 S& @" u / T% p$ Z! m, w2 n$ Z
《致生活》 # g. l. U! m( }
% p, o) A- }5 B8 s N4 s% \- z
文/明月清风
1 \9 p, [" \6 e( `+ { , w# J9 H2 o5 z$ t
流转的日子总马不停蹄更迭 + N- S% J! Z7 q W _( U- X- e
天空下各自打捞 捡拾生存的缝隙0 V, T5 j0 z) z
穿梭在一条生存轨道上& c* Q% {! Q& ~; E/ Q& \
看似生活是重复 单调无味" ~, \9 a M: P$ M7 N7 f
其实,每一种生活方式' G Y9 W/ d$ Y& f
都打捞上闪光点
1 _) n4 d6 C* ]' S4 {2 n2 h8 F) L璀璨生命的另一片黑暗
# W, F. y2 U; e" X* O . }& V& Y# O" ~0 K$ d
2015/4/15 22:450 ?' l% z" p f9 y: C
& _* ^, h8 S9 u9 _" Z4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