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雨腾:一个人的村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村庄

                      布雨腾

                  望乡  归乡
                  绿草蓬茸人渐稀
                  记忆里的热闹与快乐
                  像飞翔了许久的小鸟
                  最终失踪了,寻觅不着

                  我家的右边邻居蜘蛛在门窗驻军
                  我家的左边邻居三条狗
                  和一群鸭子守着空院子
                  我家门前的桂圆树已枯死已被燃烧

                  年轻的骏马奔驰在村外的草原
                  可爱的雏鹰也飞向了新的蓝天
                  年尊辈长的老牛守住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
                  日落与月升同样孤单
                  没有人倾诉和聆听
                  村庄
                  爱与痛翻江倒海
                  谁在静静听着……



        作者简介:布雨腾,原名唐儒腾,1988年出生,福建泉州人。



  

点评:
                     
                      被忽略的村庄——读《一个人的村庄》

    在今天,有两个词非常惹眼,一是“新农村”,一是“农民工”。新农村是“三农”之要求,新农村的面貌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的几乎是诗意般的图景。然而,建设新农村需要建设人才,中国农村本来具备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农民工”的出现,使大量青壮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外出农民逐渐向工人转化,却又保留了农村户口,他们“漂移”在城乡之间,成为城市中身份尴尬的一群,被贴上了特殊标签——“农民工”。

    其实,“农民工”的称法也是尴尬的,他们是打工的农民,一直以来,我认为“工农”才是最恰当的称呼。“农民工”这种倒置的称法已经引起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会重视城市建设,农民工是城市的建造者,是城市的生力军。他们不仅使城市的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而且使房价也随之高涨。更严重的是,“农民工”的称法将农民放置于修饰语的成分,抽空了农民的主语地位,这如可怕的谶语,城市大力建设的同时使农村地位逐渐边缘化,相应地产生了抽空农村这一地带的危险。农民工身份的尴尬性像具有传染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的进程。

    真正的诗人,应当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热情。从这方面而言,布雨腾以《一个人的村庄》一诗,正击中了当下农村的现状。望乡,近乡情更怯,但归乡看到的情景是“绿草蓬茸人渐稀”,许多田地荒废了,“记忆里的热闹与快乐/像飞翔了许久的小鸟/最终失踪了,寻觅不着”,再看村里的房子,蜘蛛网封住了门窗,空院子里留着狗和鸭子,却不见人影。原来,“年轻的骏马奔驰在村外的草原/可爱的雏鹰也飞向了新的蓝天/年尊辈长的老牛守住村庄”,年轻人如年轻的骏马在外驰骋打拼,少年人如可爱的雏鹰在外求学成长,只有年老者如失去了耕作能力的老牛守住村子。

    “我”,是从异乡归来者,现回到村庄,只有“我”敏感着村庄的一切,这像“一个人的村庄”,“日落与月升同样孤单/没有人倾诉和聆听”。村庄的孤单,也是“我”此时的孤单,但村庄的孤单、村庄的爱与痛,有谁知道、有谁关注呢?“新农村”建设无疑使农村前进了一大步,村村通水泥路,许多村子也盖起了别墅式房子。然而,许多农村的房子人去楼空,成为老少的“收容所”,建的学校没有师生,医疗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这些现象有多少人知道呢?我想,外出的忙碌的“工农”也未必知道吧。而这首诗给了读者们一面镜子,让被忽略的村庄,从我们的眼前晃过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0 20: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