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中国文坛腐败一十九种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选自鲁李龙的文章《中国文坛黑厚录之一十九种现象》





    1、“权威”腐败
  某些总编、主编、教授、博导、评论家、各种名人,及常“飞来飞去”的名家,常年参加各种“作品研讨会”,其中绝大多数是作者搞钱举办的,这些作者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有钱当权的,别看官不大,就是个小科、处级,或不大不小的企业负责人,开一次会能不眨眼花数万至十几万或更多,到场的权威们收获“红包”1万、数万,有用的“评委”更多。几个小时就散会,研讨的作品有时前一天临时发给权威们,而有时甚至现场分发,临时翻看一下就即兴发言。会后,由作者根据现场“发言”的录音,整理成一篇篇文字,就成了报纸、网络、刊物刊登的“评论”,书的“序言”,各处发表,甚至登上网站、广播、电视来报道,作者再负责“买版面”,形同“软”广告费,报刊们更乐得如此创收。
  

    2、“诗歌活动家”腐败
  整年奔跑于各个大小城市,以开笔会、全国诗会、搞各种诗歌活动等名义,搞策划,拉赞助,名目繁多,有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次,与地方文化人士、小官员、经办人勾结私分,多数暗饱私囊,并逃税,只有少数落入单位账目,遮人眼目。不光捞利,同时还要名利双收,每次大型全国活动,排列名字时,自己与请来的“全国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并列,在电视、报纸、刊物、网络上报道,几年、十几年,久而久之,本人也成了“耳熟能详”的“名人”。这些人包括主编、总编、编辑部主任、各个学会负责人、秘书长等等,有的已经捞成大富,满世界旅游,子女送出欧美澳洲留学,大多领着国家高薪工资、特殊津贴,有的暗地经商,还往脸上贴金。
  现在有的民间诗人也学会了,开始时候为诗歌做点贡献,以后变了质,脚踩几只船,主流、民间、网上处处要名利,搞“活动”搞“出版”等,处处捞,已经不认真搞诗歌,而成了以民间诗歌活动家掩护的挖“财”巨匠。
  
  3、总编、主编腐败
  关系网上的企业家、富商、地方官人的稿件重点发,大组发,连续发。他们一般不直接“收钱”,而是隐蔽性被邀请出国旅游、前往考察等名义,或安插子女亲属关系等的工作、就学、提升等,或者为其国外子女亲属提供资金、为亲属经营的国内外公司提供资金、投资合作、购买产品等支持。当然日常也收取认为“安全的”贵重礼品、看起来合法的某某“大奖”奖金,比如,全国性的奖项、重点行业投资举办的奖项、各个报纸副刊举办的年度奖项,地方省市县每年举办的“某某杯文学大奖赛奖金”,基本落入这些权威关系户手里。各地为了套取关系,常请他们以讲课为名给以报酬,一逃税,二安全,三名声好听。另外请他们列席各种地方大小型会议,作为县市”“重要嘉宾”,由公家出钱,打入“会费预算”报销,给他们一笔,每次少则万八,多则数万,以及参加各个地方文联、各个行业文联学会、地方省市县诗词学会的活动等,都有“出场费”,这是必须的潜规则,年收入很高,又隐蔽。
  还有:提名、题词、写序费,等等,都有不菲的收入,每次低于几千是不行的。这些主编有的以前不是很出名的,多年下来,经过如此这般“宣传”、“广告”,几乎全部“活动”成为国内“著名诗人”,名利双收。他们是一些隐蔽的富人,一辈子就成了吃“著名”、“权威”饭的人物了。有的地方掌权人物为了回报“奖励”他们的“支持”,还以给予当地“经济、文化贡献人物”政策,奖励其住房、别墅、车子等。
  
  4、办刊腐败
  几乎第一、第二、第三栏目,以及所有栏目的头题、二、三题,都是刊物里“说了算”的主编、总编、主任钱权交易的“关系稿”。编辑部分为三等人,一等是主编和主任,二等是正式编辑,三等是打工编辑。打工者的工资待遇很差,却干着最重的活。编制里养着一群不干活光捞好处的人,他们整年忙着出国,开会,各地飞,拿奖,评奖,热衷于举办和参加有好处费的各种“活动“,住高级酒店,吃宴会,拿礼品,各地“出场亮相”,然后“发稿”,成了一群躺着吃“国家刊物”这一无形资产的“编辑大爷”。
  
  5、“编辑部主任”腐败
  某著名主流诗刊编辑部主任,竟然伪造现役军官简历,在社会混够了,混进大学念两天,从腐败“博导”手里买的文凭,靠行贿调入,一不会写诗,二不会写评论,出一本评论的书一大半从网上东抄西抄,只会拉关系,仅仅是一个从前在部队混迹的“兵油子”,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名刊“诗歌权威”。经常下到国内各地伸手,找在基层当小官员、公务员、经商、或有点权的作者,要招待、要钱、报销票据、要礼品、要洗浴按摩,甚至要嫖娼,公开卖版面,暗地卖“评选”参加某权威性全国著名诗会名额,影响极坏。这是一个典型,不典型的“各有其类”。


  6、“节假”腐败
  首都各个全国文学刊物某些主编、总编、编辑部主任、“名牌编辑”,或被邀请出国旅游,或被专车接走,或自行联系叫底下搞接待,负责他们全家的差旅费、住宿费等。跑到各地,有专车接,很奢华,能请起他们的都不是一般的平民诗歌作者,有的是县市局长,有的是地方公务员里的小领导,企业领导,起码也是个体工商业主,或文联主席、秘书长,这些人会被他们“重点培养”。久而久之也成为渐渐有所名气的新秀、或“优秀诗人”,他们也会经常获奖,评为年度诗人,被认为优秀好作品等,以回报他们的“盛情款待”。
  
  7、“风格”腐败
  刊物的“主编制”,容易把一本刊的艺术风格办成单调的“清一色”,全是他个人的喜好,所有的编辑看他一个人的脸色,所有编辑的能力水准不过成了“传声筒”、工具。恰恰许多主编们不学无术,业务不通,水平平庸,或仅精通权术,擅长跑官买官,钻营拍马,讨好上级,于是官运亨通,成了国刊、省刊、市刊的领导,这种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8、“产权”腐败
  刊物“公有制”,但领导却不是群众民主选举的,而是上级“委派的”,于是监督机制失衡,下边职工管不了他,上面领导包庇他,碰上贪官会将国有刊物资源,实际上据为己有,以“市场化”等繁多名目,内外勾结。几任领导下来,原来盈利的,会变为亏损,甚至面临倒闭,但悄悄肥了个人。结果,一个人、或几个人富了,大家穷了。刊物办不下去了。只好“改制”。


   9、编制腐败
  报刊的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用人,如果“用人编制”能卖,调入的人才可想而知。卖主编、社长、主任、甚至编辑,卖调动,或明或暗,明的是钱权交易,暗的是“权权交易”,而暗里的更难防,更严重,更腐败,更黑。
  
  10、“获奖专业户”腐败
  这些年有的地方文化部门,如文联、作协、文化馆规定:创作能够获各级奖(国家、省、市),出 “专著”,作为长级、升迁、奖励的标准,得奖与否成了一个人成功的公认性标志。于是有的所谓学者、教授、作家、诗人名心太重,发现“获奖”最容易出名、得利,引起诗坛文坛的注意,埋头写多少本书不如得一个奖,于是不去认真写作,不去出真正的创作、研究成果,而是“跑奖”,跑省里、市里、北京,成为“跑奖”专业户。
  他们有的是小官员、有钱人,小商人,企业家,也有的是文联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校长,讲师、教授、名心无度的“专业作家”、文化馆长、文化部门负责人等等,他们有的扮演省内外“活动家”,有的扮演假作家、假诗人,真社会“活动家”,有的扮演专职“文化皮条客”。
  有人已经获了几十个奖还在年年厚颜“申报”。有的把评奖当成“办事能力”,不光为了自己获奖,还经常为别人操办获奖。那些有权利经常参与评奖当评委的,或自己单位能设奖的还可以“以奖换奖”,或者干脆颁发给自己。他们有的手段特低劣,有的手段超高明,有的明目张胆,有的暗箱操作,有的攀上国内最高权威,有的拉上低劣评委。一个共同潜规则是:奖金的一半或全部要用作回报,再不然就得有能力“交换”,不然下次免谈。有活动、“操作”能力的人:送钱、送卡、送土特产、送好处、送交换。层次高雅体面的送“权威评论”文章、送“权威提名”、送“奖项提名”。手段高超的送“邀请来本地参观”、“出国考察”、办理进修代培生以及入学等等。有能力的操纵北京在本地举办各类会议。
  总之,除了写出好作品以外,其余他们都是“专家”。当然钱是文联出、企业出、地方政府出、文化部门出、院校出、基金会出、名目繁多的课题组出等等。几乎所有的评委都是他们的“导师、哥们、加朋友”,所以各种“大奖”落到他们手里确实是——宾至如归。
  
  11、写作“入会”腐败
  作家、诗人参加行业协会、学会,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变成一种很大的“人情”,一般没有“关系”,作品写得再优秀也没有用。于是,从国家的学会、协会,到省、市的协会,各个“设卡”,拿出“买路钱”才能通过。某省一企业家为了入会,竟包了一家专机,前来接“入会大员”去游玩,其腐化可见一斑。
  看看:那些主管者“入会大员’的名车、别墅、多套房产、存款、出国记录、隐蔽资金、隐蔽产权,就清楚了。所以,今天的作家协会、诗人协会,人数越来越多,多得离谱。于是,名演员成了作家,爱写几笔的企业家成了作家,银行家、金融家成了作家,附庸风雅的小官员、捞公款的公务员成了作家,体育明星成了作家……就是中国能称上的“世界名著”的书却越来越少。穷作家入会也很难,慢慢一年年排队吧,有希望,没前景。
    
  12、讲座腐败
  讲座,顾名思义,交流学问、学术,本是一件严肃的事。可是今近年来变成了“权钱交易”,因为设置了“丰厚讲课费”,一次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今天甲处请乙教授,明天乙教授请甲处回讲,如此这般。
  有的“成功人士”特精明,在好几个著名大学弄了个“客座教授”头衔,借此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你看,又有钱,又有企业,又成功,又有“学问”,天下有这样美的事情吗?!于是,大学里有的“学术蛀虫”发现这个空子,卖“客座教授”头衔,或常年办企业家精英培训班,获益不浅。甚至一直卖到北京的名牌大学。还有的人更黑,花钱运作某大学请他讲了一二次课,就一辈子在名片印上“客座教授”,管你大学乐意不乐意。
  有的大学乐得收钱,给几万就可以来讲一堂课,给10多万更欢迎,你要给1个亿就在大楼刻写你的名字,仿佛国家多年掏钱培植的大学竟是些院校“要饭花子”。名为“助学”,不问来历。有的连中学中专也没念过,甚至靠坑蒙拐骗、违法犯罪起家的所谓“民营”企业家,就随便就来当“临时教授”,讲的牛头不对马嘴,事实更未经核实,错字连篇,文理不通,误导学子,败坏学风。
  
  13、“笔会”腐败
  笔会一般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按照人物级别来排。
  高的:人数很少,对外很低调,很隐蔽,几个,10来个,都是“铁关系”,海滨别墅、或旅游度假休闲胜地,高级消费,“不差钱”:大红包“出场费”、高级纪念品、甚至温泉异性按摩,外加偷偷的色情服务,范围当然要很小,很保密,举办人的“层次”也不会太高,但当然请的都是头面人物啦。
  中档的:范围也不大,不能超过10个、20个,也是应酬回报型的,如可以带情人啦,请所谓“女作者”啦,有女性陪酒啦,跳跳舞啦,听听歌啦,外加游山玩水等等,再发发礼品、土产名产、不菲的“车马费”红包。
  低级档次的:就是可以请一般作者参加的,人数几十到上百,要收费,“创收”,讲的课草草收场,粗制滥造,谁缴费谁参加,吃住行当然你自己掏腰包。
  缺乏真实的交流、学术内容,参会者不过借机拉拉关系,送送礼,为以后发稿、评奖,办事等铺路。也有个别有意义的笔会,但很少很少。这种“关系网”式的笔会近年也不断向“民间”蔓延,形式各异。
  
  14、稿件腐败
  由于有了总编、主编、编辑主任这层大鱼、中鱼,就有“责任编辑”这层小虾米,他们也照此办理,一点不逾规。于是副刊、刊物的稿件,经常是80、90%的“关系稿”。很多的普通作者的稿子无人看,看了也没用。期期如此,报刊的文学艺术成啥样可想而知。
  
  15、培养“新人”腐败
  先锋诗人、现代诗人、70后、80后、“驻校诗人”出来了,就用这些名目与有权、有钱、有用的做个人“交换”,不管质量往上推——从纸的媒体——再与网络宣传结合,反正当代文坛混乱,谁也分辨不出来优劣,分辨出也不在乎,久而久之,人们就记住他了,这些“新秀”,“新星”“诗星”,一批一批,如此办理。所以“新人”虽多,真正有价值的好作品却廖若晨星。


   16、学会机构腐败
  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挖赞助,一个几个人的机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出国、环游世界、国内游玩、评评奖、给自己做些“国际交流”,比如,让自己到欧美讲学啦,把自己的书翻译成多国文字啦,包装成国家级、国际性的作家诗人啦,或做些与文学、诗歌无关痛痒的事,比如,搞一个少数人玩的写作中心啦,挂挂牌,过几天就忘了,或给自己的几个好朋友颁发“大奖”,给赞助商看。再不干脆变成一个“经营机构”,搞成文化企业,搞国内作者自费集资出书、搞发行、搞各项“创利”、收费,再不办成一个“名人和大亨玩的诗歌俱乐部”。
  办各类协会在西方先进国家是纯民间机构,是服务的,在我们是必须有背景、有挂靠单位的才能批准,所以目前在中国还应该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把宝贵有限的“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资源“,甚至“个人财源”,是目前相当多学会的一条歪路。
  
  17、名人、权威“写序”腐败
  一翻开诗集,满天下都是名家、权威、著名评论家等写的序。其中有很多不实的溢美之词,轻易乱评乱点,既不对作者负责,也不对社会负责。原来,写一篇序,要三千、五千,现在到八千、一万以上,要是企业家、大款,要得更多。名家们很多人已经早就写不过来,根本不写,也根本没法了解那么多作者、作品,叫学生、研究生写,或某小作者代笔,写个一两千字。甚至有的就是本书作者本人预先写好,名家签字挂名,真乃“欺世盗名”。
  还有的,根本不认识任何名家,干脆,自造一个名家写的冒牌序,反正“天下之大”找不到!
  有的作者的脸皮比墙还厚,就拿着这样的“名家的序言”,各处发表,吹嘘自己,真的假的,只有鬼知。
  有能糊涂乱写几笔的女人,被贱者捧为或自嘘为所谓“女作家“,“女诗人”,拿“女”字磨人,诱惑那些老头子,真真假假,骗来写序,不知耻辱。有的作者趁名人不注意,硬与合影,或礼貌性跟“名家”、“权威”合个影后,就不经允许、不打招呼,随便印在书上,其实名家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书上照片说明赫然写着: “著名某书作者跟中国著名某名人在一起”,配发其他不相关文章,满世界乱发表,还在报刊、网络、博客发,抬高身份,误导不知情者,弄得名家看到后“哭笑不得”,直摇头。
    
  18、评论家腐败
  (存目,看了以上的厚黑,大家能知道)
  
  19、新书发行仪式腐败

  (存目,看了以上的厚黑,大家能知道)
  
  20、稿件交换腐败
  (1)、与“名”有关的腐败
  有不少总编、主编、副刊主任、编辑等,以前都是不甚知名、或名声不大之辈,当了几年、十几年、二十年的头,岸然一介国内“名家”,原因就在“互换稿件”,互相“隆重推出”,互相推举为著名作家、诗人,互相评奖、颁“星”,久而久之,“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省市地级的报刊都学会了,如法炮制。这种情形民间也在推广。  
  (2)、出书腐败
  今天已经不是谁“出书多”,谁就是好作家的时代了!!
  出书多,说明他权利大、活动能量大、钱多,能乱写、瞎写、胡编,或有永无止境的“出名”欲。
  你在报刊经常发表我的残次作品,我就在出版社里通过你的粗劣、胡诌的“出书选题”,给你免费外加发高额稿酬出书,免费帮你发行,再给你“市场化运作”,在国内某大城市搞个隆重发行仪式,签名售书,叫你大大的名利双收。其运作形式可猜想。如果你是钱爷、官爷那更好办。
  所以,今天出版社出的文学作品、诗集,除了历史经典外,当下的任意化认定的作家诗人,不是不合格品就是次品。所以今天出版社很随便,高兴明天就推出一个叫整个社会读者都莫名其妙的“名家“,因为实行的基本是“市场规律“法则:“等价”交换。令出版社的人越来越腰包鼓鼓的。好的书却越来越凤毛麟角,避而远去,并不足奇。没有“关系“的书稿,对不起,无人理睬,等不了请你自费出书嘛,很自由的。——悲哀吗?!  
  
  21、翻译腐败、颁奖腐败
  如人吹嘘说:我的作品“已经翻译成10多个国家文字”啦,其实,是花钱、运作、找人翻译的。在国外华人里找个人帮忙,在外国的某小报上刊发一下,或把一笔钱打到国外哪个小出版社,人家都是私人办的谁拿钱就印,管他有没有读者买一本,赚钱就行,于是反过来糊弄中国人。

    再如,为“嘉奖”自己的哥们、姐妹,导师、学生……建立个什么“诗人档案”,推介他们参加什么“华人某诗歌大奖颁奖”或者某某奖项“入围”,引人瞩目;或邀请参与什么委员会评审,不过是一、二个人说了算,再找一小帮领评审费的名人,陪陪绑,巧立一个自取名目的全国性“大奖赛”,左边拉住赞助商,右边拉住“关系网”,满足市场供求关系。这实际是一场场“小团体狂欢”,但却打着“中国”招牌。颁奖、出选集、集体亮相曝光、网络宣传、普及天下,以报刊的名义——“诗人就是这样炼成的”!!一点不严肃,形同于闹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5-9 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02: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