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佘正斌 于 2015-5-22 16:19 编辑 " B0 i7 `! o F, [! ]4 D
) b" V3 L1 W) D! |6 R9 w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而作为作家的梦,理应是多姿多彩、满目春光。如果一个作家没有开阔的眼界,思路狭窄,缺少灵感,想象停滞不前,我想,他一定不是一位好作家,也难以创作出好作品。我以为,这些想象就是作家的“梦”。
; b3 @, v2 ~% i; h; T 近读张品成、冯椿主编的《梦的色彩》感慨良多。这部作品分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四辑,多收录海口市作协会员的优秀作品,也特邀了蔡旭、伍立杨、梅国云、黄葵、吴云汉、莫晓鸣、乐冰、梁昆、黄辛力、贺澜起、彭桐、叶海声、王辉俊、曾万紫、王广俊、三三、徐永清、佘正斌等名家和活跃在海南文坛一线作家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写近代的,有写当下的;有写小情故我,有传递正能量;有对故土的思念,有对身边人和事感悟等 ,尽管体裁不同,内容有别,但各具特色,仿佛作家们一个个绚灿灿的“梦”,读后,给人以力量。# C. D \- E% @* `( g: `# M2 C
从四辑来看,每一辑都有不同的特色。短篇小说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多以解构人物文化心理结构深入人物灵魂。张品成的《真》,通过主人翁瘦小在疤胖家做佣佃长工和翻身解放做人的两种不同环境的对比,刻画出瘦小为人正直、善良的小人物形象。梅国云的《靓魅》,以神话的形式呈现,用符姓青年的所做所为,表达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因果互照的隐喻,“魅”的出现,在于“五行相生,阴阳调和”。韩芍夷的《彩民肥壮》,以主人翁肥壮的心里变化,刻画小市民复杂的求财心理历程。
( Z7 X5 `* W7 e [1 ]0 b* Q4 R 散文随笔儒雅清新并重,乡土与现代风格共存。读罢,厚重的篇章中,不时闪现本土情怀和人文精神。伍立杨的《民初译文的衣香鬓影》,依然以一以贯之的儒雅风格出现,述中带雅,辩之有道,以理胜之,民初译状在尾尾道来中呼之欲出。蔡旭的《我所熟悉的海口》,语言晓畅朴实,多以常见的物什,赋予深刻的哲思,读后让人意味无穷。钟南平的《梦幻大草原》,抚今追古,洋洋洒洒,那些满是激情的篝火不时在读者的脑海中显现。贺澜起的《海南三章》,章章有独思灼见,诗意情思多有呈现,《文昌石头公园》一章,虽与贺兄一同前往,却没有其感悟之深,“仁者与智者的对话”实乃妙不可言。
6 C/ H ]' l6 `% e 诗歌篇,展现诗人们用一颗至诚至真的心,对生命中的万象予以审美观照,情真意切,用物有声,虽不能波澜壮阔,但也波涛汹涌。冯椿的《艾》、《屈子故园》等诗篇,语言简洁,注重意象和典故的运用,艺术转呈自然,多给人以纯粹审美空间。黄葵的《民歌的中国》、《曙光》二诗,说是自我诗歌书写时代的“大诗”不为过,精致婉约,驰骋想象,精神高昂,质地硬朗,既有强烈的当代意识,又绽放着时代主题精神。黄辛力的《台风撕碎了美丽》一诗,感悟台风对人类、对自然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去深深悲痛。0 E% \; Z# Q9 t1 j
最后一辑报告文学篇,虽然篇章不多,但都是比较好的作品。如冯椿的《引航蓝色旅游》、韩芍夷的《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叶海声的《马原行踪解密》、曾万紫的《中国核电的“海南速度”》以及符传涛的《风雨十二小时》等,都是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好作品,体现了作家们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反思,也展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4 O, R g! a9 }- ?
当然,这部作品由于作者的层次参差不齐,一些作品的思想还不够深刻,艺术表现能力上有欠缺,语言也不够简洁,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作品都是作家们心中最真实的“梦”的反映,我想,这些不会影响这部作品的整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