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戴望舒的诗歌仿佛与一个无法看清颜面却能清晰感受到他的忧愁和落寞气质的人并肩行走在微雨的路上,想必戴望舒写诗的时候,在心里也塑造了一个与之对语的朋友。
诗的开头,戴望舒以舒缓的语气说,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而后在他心里的朋友问,在哪里呢?而后戴望舒说出了答案,在青色的大海里。“怎么得到呢?”戴望舒又告诉了他心里的朋友其获取的途径,其功能,其培植的方法。诗的结尾部分,又回归到他一贯的忧愁,在“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的时候,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虽然有积极向上的部分,但仍避免不了他惯有的消极,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1932年,戴望舒与施绛年订婚后前往法国留学,却收到施绛年移情别恋的消息。与大家不同的解读是,窃以为戴望舒这首诗应该是在得到消息后写给施绛年的一首绝情诗。在诗中他隐晦的告诉施绛年,去寻找自己的珍爱吧。尤其是结尾部分,更有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觉。诗中既有祝福的意味,也有放手的不舍。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后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并登报解除婚约,这或许就是爱与恨的纠缠吧。
诗的每一节前两句有一种语法上的重叠,给人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读来仿佛那种寂寞和纠缠随着吐出诗句后进入肺部的空气一起钻入读者的心海。把一种想放却不忍放,想爱却不能爱的味道婉转的表达了出来。全诗除第七节外,采用了AAB韵脚的形式,读来如歌如诉。诗中运用”珍宝“、”云雨“、”风涛“、”九天“等中国古典诗歌意向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对身处祖国的施绛年的不舍。
全诗读来,突然让我想到了昌耀的一句诗:”我百创一身,幽幽目光牧歌般忧郁“而此时的施绛年也早已”不胜寒“!
想到那时隔多年当着众人的一记耳光,再看这首缠绵悱恻的诗歌,心中纠结,或许只能叹一声,这是何苦,又是何必!
来自群组: 西部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