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5-24 06:12 编辑
附:《云上的日子》
文/易湄
你歇息
坐在云影里
听寂静流走的喘息
你站起
仰头触碰风尖
看树叶丢下的春天
你哭泣
成为瞎子的流年
衰老是最后的胜利
你隐去
植物样地枯萎
名字随即被时光删去
褒扬版:你就是我
诗人自我意识的复活
通过文字和诗歌
云端被拉近现实
“云影”代表透过生活的提炼,营造的诗意
“喘息”代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甚至残酷
本诗通过地上人(喻示不脱离烟火的生活)
时刻关照云上人(喻示不忽视精神的高度)
四种形态和心情
阐述人和自然怎样贴近
物质和精神如何摆平的深刻话题
思想的深度最终决定诗歌的深度
“树叶丢下的春天”,看似平凡
寓意积极,揭示了春天的侧面
一个“丢”字,尽显自然法则
看似无情,实则规律
“衰老”的“胜利”,填充了哭泣的空白
极具美感,使得情感曲线抛洒平衡
“植物样的枯萎”,使得“隐去”具备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一份淡然
《云上的日子》实则是一首禅诗
借自然描画心情,刻画万物
领人走出平面的观察角度
具备潇洒俯瞰,同游自然的警醒
和细致观察
针贬版:反客为主,诗歌的逆转
从整诗排列形式上说
第三段“成为瞎子的流年”
似乎多了一个字
或改成“成为风的流年”
这样贴合每段三字,六字,八字的安排
字面排比效果彰显整洁
整诗始终采取第二人称叙述
缺乏“我”及“他”的穿插
不符合诗歌创作理念
从哲学意义上说,“你”的对应关系
缺乏延伸,缺乏对比,缺乏补充
思考是欠缺的
建议“名字随即被时光删去”
改成“时光随即被名字删去”
因为“名字”内含三种人称
变被动为主动
人类思考的能动性始终占据主题
中性版:诗歌的使命
《云上的日子》类似思考表达类诗歌
向外界透露的心声
似萌芽,待壮大
诗歌由写的阶段上升为牵引的阶段
接力棒交到评判者手中
完成思想涟漪的再扩散
形成文字对社会、舆情的整合力,修复力
才是创作的一大进步
然而诗歌网站很多创作
止步于倾诉、刻画阶段者多
所谓“自度”者方能“度人”
诗歌真正的功能在于传达
在于扩散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光”的语言的运用
最终要穿透各种光,熟悉各种光源
成为打通现实和理想
成为粒子最细腻,感情更动人,情怀很博大的诗语言
总之,我们都是追溯光的人
在学习运用文字的桥梁
进行生活的光合作用
捕捉精神
酿造营养
供养身边可爱的世界
或者说反哺
以上个见,虚心求砸。
导读:以诗歌或者分行文字的形式评价他人作品,或者评价诗歌,评价文字的本身,也是本人的一种突破,
尝试下,一切文字,一切诗歌,语言,皆可以用诗性结构,用诗歌情感加以阐述,也是顺应节奏加快读图时代的需求,
这些超出了普通诗评的想象。
附:《云上的日子》
文/易湄
你歇息
坐在云影里
听寂静流走的喘息
你站起
仰头触碰风尖
看树叶丢下的春天
你哭泣
成为瞎子的流年
衰老是最后的胜利
你隐去
植物样地枯萎
名字随即被时光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