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这个几年前对多数年轻读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的名字,在2014年伴随着《小于一》,横扫各大好书榜单。热潮尚未褪去,布罗茨基的“天鹅绝唱”《悲伤与理智》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共收入散文21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诗文赏析、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
约瑟夫·亚历山大罗维奇·布罗茨基,1940年5月24日出生在圣彼得堡的一户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摄影师,母亲是会计。
布罗茨基的少年时代,换过5所学校。不到16岁时,他就离开了学校,开始了频繁变动的工人生涯。17岁时,布罗茨基才开始经常读诗,杰尔查文、巴拉丁斯基等人的诗作是他那段时间的营养来源。20岁那年,因为地下诗歌杂志《句法》刊登了布罗茨基的五首诗,他开始被克格勃关注到。在当时,包括布罗茨基在内的年轻诗人作品,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而不符合当时意识形态的。
1964年,布罗茨基因“不劳而获”罪被起诉,判处五年徒刑并被流放。后经阿赫玛托娃等名人斡旋,一年半后获释。这一案件也使得年轻的他获得国际性声誉,他的一部诗集在美国出版。
1972年,布罗茨基被苏联当局变相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多部作品陆续出版。198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布罗茨基坚信诗歌是语言存在的最高形式,也是文学体裁等级划分上最高的。在为茨维塔耶娃散文集所做的序《诗人与散文》中,他精心论述了诗歌与散文相比的优越之处,包括历史更悠久、更接近文学本质等。
虽然布罗茨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俄语诗人,甚至是“第一俄语诗人”(洛谢夫语);可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布罗茨基传播最广、更受推崇的却是他的英语散文,他甚至被称作“最伟大的英语散文家之一”(《泰晤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