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旅游摄影大赛 作者:江胜
□ 吴晓彬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安徽潜山县有山曰天柱山,称“皖山”,安徽简称“皖”乃出于此。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将天柱山封为“南岳”。
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白居易赞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李白诗云:“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轼则言“平生爱舒州(潜山古州制)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足见天柱山的迷人之处。在石牛洞边,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摩崖石刻精妙绝伦,其上有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神韵,其中有苏轼的一首: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据同行的潜山县朋友介绍,此诗为苏轼纪念荆公(王安石)所作。
苏轼一生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曾风闻天柱山的秀美。熙宁十年(1077年),寺丞王仲素致仕提举灵仙观。苏轼在给王的赠诗中表达了对潜山的向往。诗云: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无逃人改名字。
元祐八年(1093年),东坡终于来到潜山县,邂逅老朋友张商英和苏子平。他们一同游览了天柱山。事后,他写下了《灵仙观》等诗。在《游潜山叙记苏子平》诗中写道:“少年相别老相逢,月满潜山照肺胸。恩录破除仙录在,世缘消灭道缘浓。”
此时的苏轼饱经人世沧桑,心生对道家仙山天柱山的流连之情。
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苏轼被任命为舒州团练副使,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官位。友人建议他定居舒州,而且他也有此打算。他在《次韵韶倅李通直》诗中曰: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三李跨鲸鱼。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
苏轼未能实现夙愿,次年卒于常州,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