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乐冰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




       乐冰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诗坛的海南诗人,他的诗歌《南海,我的祖宗海》曾引起广泛关注。这几年,他先后在《诗刊》、《北京文学》、《青年文摘》等众多知名期刊发表诗歌600余首,并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中国诗歌排行榜》等数10种重要诗歌选本,多次在全国获奖。诗歌已俨然成为了乐冰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诗歌中找到了人生快乐,诗歌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所以,作为一名诗歌评论者,谈谈他的诗歌很有必要。

用灵魂关注当下生活,观照生命个体


      我始终认为,文字是一个人追逐内心独特气质和灵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这个浮华盛行的年代,始终痴迷于文字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诗人乐冰,就是一个乐于用文字抵达一个个超越尘俗灵魂的人。读乐冰的诗,既有一种大开大阖的现实疼痛感,又享受着一份生命的美丽和纯粹的孤独。
认识乐冰,缘于一次聚会。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很低调,但一提到诗歌,就会侃侃而谈,特别是酒过三巡后,他骨子里的那种诗人特有的豪气和睿智,就如清泉一样喷发而出,一发而不止。他的诗如他的人一样,思维敏捷,话题一旦打开,往往让人猝不及防,如果稍有不留神,就会赶不上他那天马行空行般的思想飞跃。
      乐冰对诗歌的态度是诚恳的、真实的,也是真挚的。他始终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诗歌。他认为,“在生活面前,只有谦卑地扑下身子,用心灵开掘坚硬的生活外壳,才能创作出闪光的诗歌来”。所以,他用灵魂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细节,观照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他的诗中,如小草、蚂蚁、萤火虫、小鸟、绵羊、土豆、苹果等一些微小物什随处可见。这些对象虽然很小,却能展现“一滴水也能看得见太阳的光泽”。
      “黑夜里/雨落下来/落在窗沿的铁皮上/很响,像炒豆子的声音/接下来,落在窗前榕树的叶子上/声音小了许多/再接下来,落在泥土里/悄无声息/仿佛融化在漆黑的夜里/这多像我们的一生/小如水滴/小如微尘”。他的这首《黑夜里的雨》,篇幅很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寓意。
       诗中的“雨”、“豆子”、“叶子”、“泥土”都是一些最常见不过的意象,但在诗人的笔下栩栩如生,一幅自然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诗歌通过时间变换,由“雨落下来”的声音“很响”,“到接下来”“声音小了许多”,到最后“再接下来”“悄无声息”,展现了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技巧上,诗人运用了隐喻和以小见大的手法。把“下雨”这一微小的过程比喻人的一生。其实,人的一生,在表面上看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在“悄无声息”中“落在泥土里”。
        “它的外表苍老/就像这些留守老人/安静地在屋檐下剥棉花//剥棉花,就是剥自己/剥着剥着,露出了雪白柔软的心/他们把心袒露在太阳下晒/和万物一道呼吸。”
       这是乐冰的另一首《观留守老人剥棉花》。这首诗短小精悍,寥寥数语直逼当下社会现实。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是当下社会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诗人把老人比喻成棉花,隐喻老人“外表苍老”,内心却洁白无瑕。这一隐喻既形象逼真,又紧贴当下社会现实,是诗人处心积虑的一种心灵感悟。
       其实,那些常年留守在乡下的老人们,他们的内心何尝不是孤独的,可是他们又无法放弃那片扎根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土地。他们对子女的期盼和对家的牵挂,形成了当代中国人无法逾越的“根”的意识。这是城市文明与农耕文化冲突而形成的一种结果。这种意识对于现代的年青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种意识也只会越来越淡化。可是,这毕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统文化滋养的根脉。

用真诚守住诗歌底线,提升诗歌品质


       诗歌的本质在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思想情感是否真实、真诚、真挚是一个诗人诗歌写作的核心要义。我一直反对没有思想情感的诗歌写作。没有思想情感的诗歌犹如行尸走肉,光有躯体,没有灵魂,只有外表,没有内核。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作品,哪一首不都是诗人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外露,是诗人内心的“绝唱”。
       乐冰在诗歌创作中,始终守住了“真诚写作”这一诗歌书写的底线。在他看来,真诚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他说,“我不反对百花齐放,创作自由,但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写老百姓看得懂的诗歌,才是真诚的写作。”
      其实“真诚写作”,仅仅是“真实”写作还不够,还必须“诚挚”,要赋予诗歌作品更多的更深刻的内涵,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正如乐冰所言:“缺乏历史的情怀和对当下的关切,作品没有生命感、疼痛感和美感,除了自我欣赏,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打开一扇门/也是制造了一堵囚禁自由的墙/危险是永存的/而内心的壁垒/比一堵墙还要坚硬/仿佛一束光线/不厌其烦地照在每一个角落”。这一节诗选自乐冰《丑陋的生活是被毁坏后的风景》,表现了诗人悲悯的人文情怀,该节诗承载着诗人对现实某些生活的疼痛和不安。
        在诗人看来,“丑陋的生活”犹如“内心的壁垒”,往往要“比一堵墙还要坚硬”,这种对现实生活无解的焦虑心态,造成了诗人内心的疼痛。我以为,这种疼痛是缘于诗人内心对灵魂的坚守。诗人乐冰曾经说过:“诗歌更多的是一种灵性写作,它与内心有关,与灵魂有关。”“诗人的内心要有承担、内省和忏悔,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有温度”。
         “乡愁是咀嚼家书时/一不小心落下的泪水//乡愁是白发母亲亲手做的腊肉/寄到儿子手里打开时的香味//乡愁是饥饿的童年/母亲亲手做的糍粑把它粘住了。”“/中秋节,乡愁围着故乡的老屋/在我梦里跑了三圈/跑着,跑着,老屋忍不住流泪了。”这两节诗选自乐冰的《乡愁》。
         我认为,《乡愁》也是一首“有温度”的作品。首先,该诗言之有物。“母亲”、“腊肉”、“糍粑”、“老屋”等,都是故乡记忆中最深刻的承载物,也都是记忆中的故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该诗言之有情。“乡愁是咀嚼家书时/一不小心落下的泪水。”诗作一开篇就切入主题,定下情感基调。“乡愁围着故乡的老屋/在我梦里跑了三圈/跑着,跑着,老屋忍不住流泪了。”情感真挚,情真意切。读这样既形象生动,又充满了激情的诗句,真是欲罢不能,总不免给人带来一种内心的疼痛和感伤。其三,该诗言之真实。“腊肉”、“糍粑”、“老屋”等,这些平实的意象,真实可信,是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最真实记忆的反映。
        “乡愁围着故乡的老屋/在我梦里跑了三圈”,“梦”或许只是“梦”,往往难以成为现实。而在当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村庄在现代化机器的强推硬拆下逐渐走向消失,诗人记忆中的故乡或许七零八落,也越来越陌生了,诗人对故乡老屋的怀念只能在梦中完成。“跑着,跑着,老屋忍不住流泪了。”实际上,故乡是植入人们思想情感中的第一情感思维,这种情感根深蒂固,加上地理空间、历史脉络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思想与现实的反差,使诗人内心大雨磅沱。
        《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在评论乐冰的诗时写道:“乐冰对生活有很多的个人发现,有些超乎意料,有些则是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诗眼,其实这样的写作方式更为高妙。”我以为确实如此。

用自觉精神回归文学,坚守平民诗学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庸俗、低俗、媚俗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弊病。诗歌作为文学载体,必须承载其应有的作用,让诗歌回归文学,用文学抚慰心灵,救赎灵魂,驱除社会弊病,让人性回归社会,让温暖随处可见。作为诗人的乐冰始终用自觉精神回归到文学层面,坚守着平民化诗学。
        乐冰说,“诗不能仅仅是诗人自我欣赏,诗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对社会大众,进入百姓生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他积极提倡“口语诗”。他认为,“口语诗”“是回归到新诗的起点”,“口语诗”老百姓容易接受。当然,“口语诗”与“口号诗”、“口水诗”是有本质区别的。“口语诗”通俗懂易,也讲究意境,不像白开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无色之下,有意味无穷的深刻内涵。
        我以为,乐冰提倡的“口语诗”,与我前些年所倡导的“平民化”诗歌,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特别是在当下,微信平台等一系列的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因互联网运用而生的“平民化”诗歌,已成为现代诗歌发展不可阻拦的一股潮流。
        当下,现代诗歌已不再是人生卑微的饰品,也不再是某些人的私有附属品,而是介于地狱和天堂之间,介于思想和行动之间的“大众宗教”。“平民化”诗歌唯实唯新,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发和自觉的诗歌写作,具有自然、质朴、清新、率真的诗风,通俗懂易且语言不失生动,讲究意境营造,注重意象运用。它的核心在于“平民化”,关键在于“大众性”。
        “父亲的遗物是一只老怀表/老怀表滴滴答答在跟我说话/仿佛生前的父亲在跟我絮絮叨叨/它躺在我的怀里/就像童年的我躺在父亲的怀里/我感受到老怀表的心跳/父亲一样的心跳//勋章一样的老怀表啊/我喜欢听你铿锵的声音。”
        我以为,乐冰的这首《一只老怀表》,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口语诗”和“平民化”诗歌。该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自然,意象形象逼真。诗人从父亲的遗物老怀表想到离世的父亲,以老怀表转动的声音比喻父亲的教诲,老怀表“滴滴答答”,仿佛父亲在跟我“絮絮叨叨”,老怀表“躺在我的怀里”,“就像童年的我躺在父亲的怀里”,这种拟人化的比喻,活灵活现。诗作中,以“老怀表”隐喻“父亲”,使两组意象,虚实互照,互为表里,提升了诗歌境界,丰富了诗学内涵。
         再如乐冰的另一首诗《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除了脚下的土地、山川、草木/月光下的流泉/阳光下的麦子/那些凄凉的事、伤感的事、无奈的事/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事//除了你爱的人,你恨的人/你问问苍天/问问上帝吧/你所追逐的富贵和荣华/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如果你还不信/当人生走到尽头/你总算看清了这一切/而这一切/已被你彻底地抛下了。”
        表面上看,这首诗显得有点花俏,但实际上只要我们细细品读,不难发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精神至上”的诗学追求,诗人用平实的语言传递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哲理。诗人深感,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什么“凄凉的事、伤感的事、无奈的事”,都不必过多纠缠,任何不如意的事,都应当彻底抛下。人生短暂得如昙花一样,一夜之间纷纷坠落。当人生走到了尽头,相比之下,再大的事,也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这种“大众宗教”化的诗歌,读后,不得不发人深思和令人感叹。
         读乐冰的诗,深深地感受到诗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地、热爱这片土地上人民的人。以他的成名作《南海,我的祖宗海》为例。这首诗2012年4月在网上发表后,立刻引起广泛关注,不到一个月就有数万人点击,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转载。之所以让众多人喜爱,流传广泛,是因为这首诗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大爱。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曾凡华说:“乐冰能将如此重大的主题,写得畅酣淋漓,可见作者的功力。全诗极富动感极具个性,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称得上是一首精品力作!”
         乐冰的诗来自生活,去尽繁华,这样的抒写温暖人心,有朴素之美,拥有广泛的读者也就不足为怪了。


来自群组: 【纯诗印象诗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13 20:42 | 只看该作者
乐冰对诗歌的态度是诚恳的、真实的,也是真挚的。他始终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诗歌。他认为,“在生活面前,只有谦卑地扑下身子,用心灵开掘坚硬的生活外壳,才能创作出闪光的诗歌来”。所以,他用灵魂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细节,观照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他的诗中,如小草、蚂蚁、萤火虫、小鸟、绵羊、土豆、苹果等一些微小物什随处可见。这些对象虽然很小,却能展现“一滴水也能看得见太阳的光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13 20:42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有水平!顶上好诗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13 2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评得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03 | 只看该作者
无领地诗人 发表于 2015-7-13 20:42
乐冰对诗歌的态度是诚恳的、真实的,也是真挚的。他始终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诗歌。他认为,“在生活面前,只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03 | 只看该作者
无领地诗人 发表于 2015-7-13 20:42
评得好!有水平!顶上好诗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19 13:44 | 只看该作者
后附几首代表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13:52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5-7-19 13:44
后附几首代表作好

乐冰也是本网站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4: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