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月读诗:众人皆醉我独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月读诗:众人皆醉我独醒


《斯人》

              昌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1985



     读完这首《斯人》,眼前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仿佛此刻宇宙天地间安静的只有诗人自己,天地静谧,鸟兽无声,水声也不呼吸,只剩一个静,因为静,所以轻轻一个“叹嘘”也像洪钟清晰可见。此刻,诗人像是世外的超人,独醒者听见了生命孤独,凄凉。
    而密西西比河此刻怎样呢?诗人似乎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尽管作为读者我不知道那一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从文本“风雨”二字里,给我们提供说话的语境,背景,空间,使得诗歌张力在此可尽情打开。我想这风雨暗指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而后一句里的“攀援”的出现就更坐实了对生命揣着,确信生命行走在一条风险的路上。这也是暗示不管生活在哪个角落,不管哪个地方的科技文明取得多大进步,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多大改观,生命并不能从认知知识面得以消减回避困苦。

     下一句文本“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或说是彼岸,一个人保持无言的安静,“独坐”。为什么一个人保持这样无语的安静呢?是一个低调?还是一个人了悟了生命的本质,这一“壁”字,叫人想到面壁成佛的陀佛,释迦摩尼,他对宇宙生命的态度,境界,高度。他为何放弃王位,寻找生命的永恒,解救众生之苦恼。

     我想面对生命这一大课题,面对宇宙,面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人这一偶然性灵其实只是一时的高高在上的自我陶醉。因为生命有无法超越的扭曲力,贪婪尘世的人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宇宙,一是生命有限,我们认知能力有限,按《孙子兵法》,要想在博弈中取胜,必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才情智慧,发明,改变只是杯水车薪,我们的指手画脚就像瞎子摸象,可笑,可叹,可悲。
   
   《斯人》,看穿这一点,参悟人的自大,一时自负的滑稽,于是写出这首。当然这首诗的目的并不是叫我们停下手中所追,而是不要太乐观于一种追逐的希望,因为可能又会带来相应问题,比如车的发明,出现了车祸悲剧,空调,冰柜的发明出现了温室效应,所以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态度,必须从它负面性去考量,带来负面性的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不值得推广,效仿。

    另一方面从东方哲学,西方基督教救赎,使我们发现,在生活中生命都难免陷入一种孤独的困顿中,生命终究是一个人的独行,改变只是一个人改变而已。  这首诗是暗谏妄想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人,不要以蚂蚁之力撼动大象,那只是痴人说梦。世界是纷繁,人性多样,单拿最简单的一口之家,都不能使人步调一致,心口如一,那么扩而言之,复杂就像一个几何的立方。从另一面提醒我们人是孤独的行者,生命的实践恰说明这一点。

    我认为 斯人,是一个参透生命的人,是看见一切权利博弈只是来来回回折腾,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性,那么这个世界就难免一直存在生存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博弈,难免一直跌进重复权利的争斗中,那么结果是其中的臣民遭殃,而最后还是一声叹息而已。

    明月个见。

于2015.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21 09:18 | 只看该作者
“ 斯人,是一个参透生命的人”
——昌耀,的确像是一个参透了生命的人,最后他选择离开也许他真的看得很透。有一种俯瞰众生临高身影显现在文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9:45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5-7-20 16:18
“ 斯人,是一个参透生命的人”
——昌耀,的确像是一个参透了生命的人,最后他选择离开也许他真的看得很 ...

谢先生来读鼓励,问候上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2 19:22 | 只看该作者
又见明月光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20:28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谢来读鼓励,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22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20:53 | 只看该作者

忙好,充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4: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