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片碱 于 2015-8-8 13:49 编辑
外写的诗多,内写的诗少。外写铺陈,内写简约。外写的诗动辄一大堆名词,绕地你眼花缭乱,看似高深,指向丰富,无非罗列,松散无序。内写的诗极简,三两句打动人心,触及柔软。中国古典诗性格就是内的,简约而美,但也有缺陷,就是小,介入生活的小。西方传统诗歌的性格就是外的,欧诗的极致就是史诗,诗剧,政治历史无所不包。诗人要什么都写,表达内心用内写,谈论时事须外写。西方诗人里面也有内写高手,譬如迪金森,东方诗歌也有叙事的传统。诗人不能局限,局限于某种题材,某种体裁。这也写,那也写,诗人必须是多面手,拒成类型诗人。
我为什么推崇汪国真,因为汪和席慕容一样,都是内写高手。表达内心,现代诗人里面还有比汪更好的吗?
从事物的内部展开,从春天的内部展开,一次就结束了春天的主题,这就是内写的优势。外写的诗人春天写不完,一到春天就写,一个春天写上数篇,看似厚厚的诗稿其实贫乏!像女诗人永远在写爱情,有的诗人毕生在写一首诗,诗与诗之间理不清关系,每一首诗都不能独立,这样的诗人抓住大题材,会写出一流的诗,大诗,譬如歌德和浮士德,一首诗经营十年对歌德非难事,可惜这样的天才太少!如果抓不住大题材,小诗在修正似的写,人生迈小步,不敢迈大步,能有大成就?
谁有豪气一首诗就结束春天的主题?高山仰止,永久结束,不仅自己结束,也结束了别人。成功诗人的诗未必首首内写,但绝对要如内写抓住事物的本质,修鱼一样,一口气修理到干净,让后人很难超越。就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写得太好了,让李白都感慨无法下笔。
外写有外写的特点,描述性的文字颇多,功夫在视野的广上。内写有内写的优势,着眼于小,却总能意犹未尽。内写就是内在的一次性总结。外写如果是故意的,借一角揭示全部,故布疑阵,那也是高手的写法。诗人要时常审视内心,更要多多关注广阔世界,采摘现实世界的果实,诗成就才能巨大。 总的来说,中国诗人要多写写——外的诗,要多向外倾斜,因为传统上内诗占据了天下,以简为美,不以小为耻。
外写成功的诗把人从事物的外在引向事物的内心,不成功的始终停留事物的外在,从这个标准上看独孤九的“松”我得到的结论就是——探索的初衷甚好,造作的痕迹颇重。
看松我想起林徽因的小说——九十九度中,同样是在形式上做新意,都有斩获,而离经典还远。(附诗:松。)
& 松
独孤九
松 这个字
从脑海中浮现
大大的写在墙上
周围再出现一些其它的字
就分别组成含义不同的词语
松树 松鼠 松绑 放松 松散 松紧 松井 松了……
应该还有很多
装饰着我的墙壁
再将这些词语分别和其他的汉字组合
又会成为一句话 甚至
一首诗
一棵松树可以长在山顶上,也可以长在一个人的墓碑旁。
眼前的松鼠已经不是多年前见过的那一只,眼前的这个人
不像是以前的那个人。
死刑犯被执行枪决,在死后,他们会被松绑。
有的人喜欢玩儿一些捆绑的游戏,一定要适度,松绑要及时。
出生的时候,母亲需要放松,临死的时候,我需要放松。
回忆就像地上的落叶松散着,被集中,或者一片片被风吹走。
松紧不只是腰带的事情,还有帽子的关系。
松井是个日本人,在战后留在中国,掌握了更多的汉语,
他留下一本书,在文革前病逝。
她的身体越来越松了,一些东西在持续溜走。
将这些话再添加上更多的汉字
会成为一部小说 甚至
延续不止的历史
那会写满屋外的走廊和道路
(注:刚好在改一篇诗学笔记,牵强附会的将松插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