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家的贡献不可忽视
熊元义
诗人王爱红可谓是画家难得的一位知音,我在这里称他文化活动家恐怕毫不过分。十几年前,王爱红就有诗集《八月之杯》问世。这些年来,他没有懈怠,而是勤奋努力,创作了不少作品,已经结集或正在结集的就有好几本。艺术评论集《大地神韵》就是其中一本。
虽然王爱红在文化活动方面比较突出,但他的诗却颇有特色。他不忘根本,始终牵挂的是大地。正如艾青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着眼泪,是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王爱红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就流露了这种感情——
把乡间小道从出炉的钢轨 车间平台
与我们的大脑里挖出
乡村的一切浓缩一千倍或者放大一千倍
在燃烧的火中都可以找到血肉相连的根系
从哪里来最终回到哪里
工厂的方向因此更加富有生命的火红
——《随想:火红工厂》
和有些人追求的不平等现代化不同,王爱红没有忘记根本。那片土地始终是他生命的源泉——
农具的重量随同粮食经过城市的胃
已经流失了
在乡下的土地里
您是否还能看见祖父烙印的脊背
走惯了柏油路的脚呀
看看乡下的亲人们
你会不会感到惭愧
眼睛潮湿
——《下乡》
王爱红对大地和农民富有深厚的感情,并没有因为离开土地而精神背叛。“在土地上瞭望/一片空旷/我们的视线不会被高楼大厦遮挡/久居闹市/如同山下的村庄一样/当双脚迈出门槛/就像登上了高高的山岗/我们深入秋后的田野/舒展心情和翅膀”(《秋后的田野》)。在他看来,只有感受基层,才能超越局限。正是因为王爱红有这种思想感情,所以他对大地画派充满了激情。
大地画派是由部队的专业画家和从部队转业的画家王界山、李呈修、张清智、敬庭尧和朝鸿组成。王界山、朝鸿在新材料的运用上,已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在将西方先进的材料和中国画笔墨的有机结合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呈修把西方的创作方法运用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取得了突破。同时,他又在黑白山水中,用稍加点彩的方法,开辟了山水画的先河;张清智的冰雪大山大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他在艺术理论上还写出了《艺术量化论》一书;敬庭尧的版纳风情系列小品和他的以肌理为创作手法的人物画,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风格。虽然大地画派风格各异,但有共同的追求。这就是他们都坚持当前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超越个人的狭隘利益圈子。在他们看来,为什么人的问题,依旧是衡量先进文化方向正确与否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一直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反对创作广大群众看不惯的反感的艺术作品。他们认为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是从最平凡处着手的,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检验自己修养和人格力量的标志,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能在这种场合是一个英雄,在另一种场合则当狗熊,在有生命危险时刻,就成为逃兵。他们这些年来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对这个艺术群体,王爱红满腔热忱地讴歌,他先后随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大西部,感受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报告文学作品。
《大地神韵》一书可以说是王爱红和大地画派在思想、艺术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交流与融合的结晶,既展示了大地画派的艺术成就、精神风貌和思想品位,也显露了王爱红的敏锐、才华和胆识。可以说,王爱红是大地画派的知音。这是十分难得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古人的这个千古浩叹充分说明了知音难觅。而王爱红之所以成为艺术知音,是因为他不但和大地画派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基础,而且有真诚的交流和全身心的投入。
200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