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
文/语乱
站在坟前疲惫的我凝视
多年后坟墓中枯骨的我
一生的执着、就这样
被一堆黄土轻易地填平
我在想
我该如何拾起我那具
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枯骨
注释: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来给自己的诗歌写解读,基于读者很难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心情,对诗歌的文本理解不透彻。作者给自己的诗做解读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歌。
坟是一个人的生命归属点,人的生命,一生的理想都在这里埋葬。坟本来是个沉重的字,一读这个字就有一种沉重的感情。
“站在坟前疲惫的我凝视多年后坟墓中枯骨的我”人不可能看到坟墓里的自己,看似矛盾。这是视角的转换,虚景的设置,虚景这一名词,之前我在写其它的评论中讲解过,就不重复。视角的转换,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济公和尚。济公信佛,却一身又与佛规背道而驰。这就是典型的视角转换,济公已经跳出佛规来看世界,他认为一切佛规要与不要无所谓,只要佛祖心中坐就行。这种视角的转换,是有大智慧,已经跳出世俗的一切枷锁。当然这种大智慧的人看上去疯疯癫癫,不为众寺庙所容。诗人也是如些,之前评过许立志的诗,其中有一句“他手捧自己的骨灰”这是虚设之景,文中的他就是作者本身,作者跳出自己,来看自己,这也是转换视角。非常遗憾的是许立志懂得转换视角来看事物,就应该懂得转换视角世界,就不应该轻身才对。对视角的解说谈得有点远。
“站在坟前疲惫的我凝视多年后坟墓中枯骨的我”世间的辛酸,尘间的明争暗斗。此时的作者已经心身疲惫,一句话道出社会的种种复杂,而此时作者看到的是自己已经成为一堆枯骨。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自己拿着自己的白骨细细打量。这种痛苦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理解,必须是经历艰苦磨烂的人才能深有体会。这也正是许立志的诗能引起我的共鸣。
“一生的执着、就这样被一堆黄土轻易地填平。”人一生的理想,抱负,追求,一切都未完成,就这样轻易的被一堆黄土填平。这一句包含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包含了作者一生在追求理想与理想泡沬破灭中挣扎。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看破,万物终归尘土。
“我在想,我该如何拾起我那具,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枯骨”这一句表达的是作者万事无成,即对不起自己,也无颜见江东父老。让自己去捡自己的骨头,不知读都读来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也曾说过,诗歌不在长短,诗歌是对生活的提炼,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散文与小说,是一种高度凝结的语言,是一种精练的语言,一句顶一万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