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程洪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诗文体试验」中秋(长篇散文诗)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20: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叔苴妹子 发表于 2015-9-22 20:35
程哥,长篇就这么点啊?
待续吧。。。。

啊哈,叔苴妹子,说长篇是糊弄人的。不过,也不短了。短袖套上制服,又加了披风。说长篇,是对三二百字的散文诗而说的。找你的散文诗,翻了五页,没找到,想必“春意澜珊“躲到哪块礁石后面去了?只是猜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9-22 21:24 | 只看该作者
程洪飞 发表于 2015-9-22 20:59
啊哈,叔苴妹子,说长篇是糊弄人的。不过,也不短了。短袖套上制服,又加了披风。说长篇,是对三二百字的 ...

俺化作妖精,来偷学写散文诗。
不料一出来,就被你识破。
厉害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9-22 21:27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诗,可以这样像散文一样密密麻麻的排吗?
这是不是一种创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2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叔苴妹子 发表于 2015-9-22 21:27
散文诗,可以这样像散文一样密密麻麻的排吗?
这是不是一种创新呢?

象这种排法多,不新鲜。《诗日历》中诗人西川写散文诗就是不分段的。不过这种排法必须一气哈成,语词与语词,物象与物象之间无断裂层,否则,必须分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21: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叔苴妹子 发表于 2015-9-22 21:27
散文诗,可以这样像散文一样密密麻麻的排吗?
这是不是一种创新呢?

主题先行式似乎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多重情绪。所谓创新,无主题的抒写,一步一景,景景相关联,思维方式不是点式的,不是线式的,而是拉动点与线不断回旋缠绕,产生的纵横交错的一种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9-23 08:48 | 只看该作者
失眠的夜晚很危险。拽着自己,逃离吵闹的井水,曲来卷去的藤蔓,遗忘了你的住址,青一下又青了一下,身边的月光空荡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9-23 08: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尝试探索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9-23 22:11 | 只看该作者
程洪飞 发表于 2015-9-21 20:33
冬日的彩虹雨,珠宝商人,以前不知道。你好!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9-24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荷语 于 2015-9-24 21:18 编辑

藤蔓一样的思维方式
——读程洪飞《中秋》随想

“安静很久的井水今夜忽然吵闹,枯叶落满水面,古井晃不开水纹很久了。”(原玉)

每一根词须都指向一个时段或时间点——中秋。

“今夜失眠的不仅仅老井。黑松林。山泉。穿过黑松林的泉中漂浮的松针。”(原玉)

每一个物象都波及一个人中秋时段想家的不良情绪带来的结果——失眠。

“泉中逆泉而上滑下来的红翅鱼,原以为跌落上游泉水中的星星是灯。”(原玉)

每一个物象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醒着的时候那渴念中冥想的明亮的抑或温暖的,该多好啊!

“失眠的夜晚很危险。拽着自己,逃离吵闹的井水,曲来卷去的藤蔓,遗忘了你的住址,青一下又青了一下,身边的月光空荡荡的。”(原玉)

一个人的云游,时间太久,今夜想去看你,却又有那么多避不开的弯弯绕,努力了一把又一把,奈何已身不由己。

“中秋夜晚,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家,已随着四野的月光、浮起、飘远。今夜漂移何方?何处落脚?没必要问了。”(原玉)

家,无论漂移何方,一个人的所在就是家了。

“如果千里之外,失眠的人群中有人喊:“喂,你好!我们的身体,今夜住在什么地方“?可以听听,但不要相信。谁喊。喊谁。喊我。难道相隔千山万水,这喊声听得见?连自己认为有人喊我这种想法是在撒谎。同住一个月亮下,谎言,对你、对过路人、不亚于再次设下埋葬人的陷阱,葬了他人的同时也会葬了自己。”(原玉)

一声问候,一种声音,原来如此真切,如此熟悉,现如今却变得如此遥远,如此陌生。月亮依旧,彼此间的信任被谎言埋葬。

“中秋夜,窗外月光明媚,窗内空无一人。寂寥的时候,就想说实话。可是千寻万寻,仍然没有寻到供自已落脚时选择说实话的山山水水。”(原玉)

今夜,那片以心交心的热土已荡然无存,一颗赤诚的心挂着秋露,无处安放。

“今夜,谁也不要寻我喊我。确实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即使知道也不会告诉你具体地址。不要吵闹了。告诉各位。离开井沿逃走的一群藤蔓逃出月亮占领地,躲进一座黑暗山谷,趴伏岩石上,涂一身黑,结束了流浪日子。”(原玉)

寻一个可以容身的处所,脱掉炫彩浮华的外衣,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安于“其介如石”思想的熏染,安于浮夸沉淀后黑暗的亮度。

“我虚拟的故事你也不要相信。真实情况是,逃远的藤蔓因缠绕而迷路,绕进荒原,并搂紧荒原的月色,藤藤蔓蔓爬上天堂。即使告诉你,根须荡开月光的响声你也听不见。”(原玉)

这些年,出世的你与避世的我已不在同一个层面。 “荒原的月色”,最适宜“根须荡开月光的响声”! 知否,知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9-24 21:22 | 只看该作者
读着《中秋》,写下学习笔记,不知有没有曲解您的诗意?贴上来,请教老师指点迷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08: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