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斧:给200位诗人画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斧:给200位诗人画像

  据四川日报2015年09月25日讯 9月18日,诗人、四川文艺出版社前副总编辑木斧新书《给200位诗人的画像》面世。要记录自己的文学人生,通常是写自传,出作品选集、全集,木斧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写诗”,而且是写给别人的诗。从事了70年诗歌创作和文学编辑工作,84岁的木斧有些天真地说:“这200个人是我心中认定的诗人,也是我心中的新诗史。”

  少年写诗记激情

  1946年6月,年少的木斧把自己的小说《胡先生》投稿给地下党成都市委主办的《学生报》,小说很快就在《学生报》副刊上发表了,此后木斧成了《学生报》设在成都北巷子编辑部的常客,认识了一批活跃在成都中学校的文学爱好者,参与了“友谊剧社”等地下党领导的学生文艺组织,“那个时代,诗歌的号角作用是我们讨论的重要话题,很快我也开始诗歌创作,把写诗与革命工作连在一起。”木斧的《壁报》《琴声》《夜里》等诗歌得到好评。他和在成都西北中学的同学组成通讯组,专门为《学生报》撰稿,后来成为成都《学生》半月刊的编辑。

  木斧最早写给诗人的诗是《沉默——给炼虹》,“皮鞭抽在身上/为什么不叫喊/喉头没有哑/为什么不歌唱”,刊登在1947年2月出版的成都《光明晚报·笔端》。在他看来,新诗是最能反映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史的体裁,因此先后用诗为王育民、司马文森等文化人画像。

  木斧原名杨莆,开始诗歌写作后,他觉得杨莆太死板,便将杨字去掉一半,用了莆字谐音。木斧的诗歌锋芒锐利,有人曾建议他用更犀利的笔名,他幽默地回应说:“若改‘诗斧’,太神圣了不敢当;‘金斧’太贵,担不起;‘钢斧’太重,挺不住。还是木斧好,可以轻松地拿起来,放下去。”一首《八十自寿》,颇能读懂木斧心中的激情:小时候,面对门前的大山/胆怯的我问自己/我能爬上去吗?/今天,我毫不费力地登上了/八十岁的大山,这小孩/怎么一瞬间变成老爷爷了……

  晚来赋诗说人性

  “少年学诗,古稀学画。”离休后的木斧和许多文化人一样,学起京剧,演出过《群英会》《女起解》等剧目上百场。他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丑角”票友,还拿起画笔习画,出版了《木斧戏装自画像》。不过,他仍爱写诗。他给上海京剧院著名演员费三金的诗是:蒋干曾过江,周瑜泪汪汪,两星群英会,尚在江中躺。他说:“一些戏剧演员不会写诗,但他们的表演在我心中就是诗。”

  《给200位诗人的画像》大多创作于离休赋闲之后。他心中的“诗人”有巴金、臧克家等大家,也有严文井、张新泉等名家,更多的是一些不为人熟悉的诗人,抒发的是人间真情与惺惺相惜的义。木斧的诗也是“画”,比如画面感极强的《大西北人——给屈文焜》,“你披着大西北风沙吹卷了的羊皮大衣/连同一串串爽朗你的笑声/带着西海固老乡溜之深厚的感情/如旋风一般,推门而入……”木斧说:“这是写诗的妙处,不是直接描写对象,而是用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对象。”比如他在《花落的声音——给邵燕祥》里写到:一棵花落的树/花是怎样开的记不清楚了/花落的时候/落在我的头上/落在你的头上/落在他的头上/都是一样的痛/享受过花落的淋漓……痛,是最好听的声音。作家刘士杰评论说,“以此记录人生的磨难,却写得如此优美而富有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26 15:4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26 18: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21:4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0-2 18:55 | 只看该作者
嗯  可敬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5:04 | 只看该作者

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9 04: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