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诗走出去不是“求人接纳” ——叶朗、屠岸、郑敏等谈汉语新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诗走出去不是“求人接纳” ——叶朗、屠岸、郑敏等谈汉语新诗

叶朗是美学大家,曾有国际友人问他:我们对你们过去的文化比如老子、孔子、李白等有一些了解,不知道你们现在的文化都有什么?文化如此,诗歌亦然,国际上对中国当代诗歌了解并不多。10月25日,在北京大学静谧的燕南园里,叶朗、屠岸、郑敏、曾凡华、树才、冰峰、洪烛、谭五昌、顾春芳等诗人、翻译家、美学家齐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共商汉语新诗如何更好地与国际诗坛交流。

“与国际诗坛的交流必须通过翻译。”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会长、翻译家、诗人屠岸指出,鲁迅曾称翻译工作者为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诗歌翻译家也是这样,把外国的火送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火送到外国。在汉语诗歌翻译中因为文化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些误读,比如美国诗人庞德翻译李白的诗“五月不可触”,本意为阴历五月长江水涨,行船易触礁发生危险,庞德却理解为五个月不能接触相见。他强调,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汉语诗歌翻译中都应该尽力避免。

九叶派代表诗人、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会长郑敏今年95岁,一生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在她看来,中国汉语诗歌当前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必须知道世界诗歌最关心的是什么”,国际上诗人与哲学已经结合得很紧密,而我们的诗歌基本上还停留在个人抒情,对与人类相关的思考很少,“不太关心世界”。她指出,我们的现代诗语言上可以是民族的,但内容上必须介入世界,并在人类相关问题上与世界产生交流与探讨。

“我们的新诗是喝着译诗的奶水长大的,写作中也很少把人类本身面临的困难当作关注点,如果对方觉得我们就是学他们,他们就不会有热情来了解我们的诗。”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诗人、翻译家树才这样说。他指出,翻译是文本的再生产,往小了说是诗歌文本的字对字句对句,往大了说是一种对话和语言对另一种文化和语言的向往和需要。翻译的达成前提是让对方动心,让他们觉得有价值,没有人需要的翻译是不会发生效果的。翻译家遇到好的作品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所以,中国新诗要与世界交流,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诗人在母语创作中有更多的想象和可能。

诗人潇潇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年参加中法诗歌节,潇潇发现,我们的诗歌多是翻译体,是人家都用过的,人家对我们其实不屑一顾。法国诗人维尔泰的女朋友读了潇潇的诗,对她诗中的一段很好奇,和潇潇交流,潇潇不觉惊讶,原来恰恰那一段是出于自己内心的表达,由此意识到,中国新诗要走出去吸引人关注,就需要打开心扉,“把你的灵魂拿出来跟人对话”。诗人洪烛有着同样的认识,认为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更好地本土化才能更好地国际化,“我们要自强,不是求着人家接纳你,我们把自己的蛋糕做大了,别人才会让你动人家的奶酪,否则人家只会把你当乞丐”。

21世纪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艺术,叶朗表示,要让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诗歌,需要翻译界的努力,需要营造产生新经典的气候和土壤,同时要能够发现优秀作品,发现经典,把它照亮,并翻译传播到世界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诗人谭五昌也认为,当前中国和平崛起,世界范围内兴起学习中国文化热,汉语诗人在国际同行面前再也不必妄自菲薄,是重新认识自己的独特价值并提升自信心的时候了,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就是要一改往昔现代汉语诗人对西方文化艺术输入的被动接受局面和依赖心态,转而重点输出现代汉语诗人的诗歌文化和艺术产品,促进真正有效的良性交流。

                                       作者: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7 00:00 | 只看该作者
九叶派代表诗人、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会长郑敏今年95岁,一生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在她看来,中国汉语诗歌当前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必须知道世界诗歌最关心的是什么”,国际上诗人与哲学已经结合得很紧密,而我们的诗歌基本上还停留在个人抒情,对与人类相关的思考很少,“不太关心世界”。她指出,我们的现代诗语言上可以是民族的,但内容上必须介入世界,并在人类相关问题上与世界产生交流与探讨。

赞.........好的诗人应该是好的思想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4 05:2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