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公布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近日公布,他们是中国诗人邵燕祥、西川,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11月15日上午,北大国际诗歌研究院在人文学苑举行了授奖仪式。现场三位诗人分别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之后将获得8万元奖金。
邵燕祥:青年人勿忘民族灾难历史
“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同时我还在写诗。”82岁的邵燕祥走上领奖台,开场白引用了普希金的诗歌,来表达获奖感受。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受难”的人,中国读者对他并不陌生。邵燕祥1950年代即发表诗歌,至今已经过去60多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表的《到远方》令他蒙受政治批判。新时期后再发表《在远方》,则令他获得国家奖项。1980年代后邵燕祥诗作不断。时至今日,评委会表彰他“以饱含换了与激情和带着伤痕与血泪的沉重的歌唱,完成了一部丰富而复杂的诗的‘当代史’,近年来所秉持的自我反省精神更显出诗人可贵的品质和思想家的风骨”。对此,他自嘲没有患上老年痴呆,倒是患上了老年啰嗦症。他引用赫鲁晓夫儿子的回忆录中的例子说,1971年,失势的赫鲁晓夫对叶夫图申科说,他发现青年人已经忘却了斯大林时代的事情,说不清楚斯大林时代非法杀害了多少人。邵燕祥说,青年人忘记民族灾难中的人和事,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值得注意。
叶夫图申科:今天我是中国诗人
1933年生人的叶夫图申科,从评委之一、北大教授赵振江手里接过获奖证书,他拒绝了工作人员的搀扶,自称很年轻,感到“虽然我是俄罗斯人的心,但今天已成为中国诗人中的一员”。现场,他朗诵了一部“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诗歌《双城》的开头与结尾,正待主持人正要宣布结束时,他申请再朗诵一首。
叶夫图申科16岁开始发表诗作,标志斯大林时代结束的苏共二十大是他诗歌内容、风格转变的分野。从那以后,他的诗由注重个性、个人的抒情,转向国家、体制、命运、社会的思考,抒情诗变成政论诗,诗风奔放,用语夸张,感情浓烈,充满讽刺。
评委会认为,作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苏联以及俄国最重要的诗人,叶夫图申科的公民意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质朴、直接介入、处理现实生活、历史经验的抒情方式,以及采用朗诵与听众建立呼应关系的传播手段,这是他为20世纪留下的宝贵诗歌珍贵财富。
叶夫图申科最早传入中国的诗歌是《<娘子谷>及其他》,这是一部对二战期间乌克兰犹太人遭受屠杀之地的咏叹之作。彼时还是1960年代。1980年代后,大陆大量引进他的诗歌,进入21世纪后,引入诗集有所减少。豆瓣读书上显示,最近的一部诗集是1998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叶夫图申科诗选》。
西川:我们离传统高度有多远
作为唯一的60后,西川自称获奖令他感到“喜悦、矛盾和忐忑不安”。他说,他是奖项创立者之一,这次奖项砸到自己头上,感到意外,“弄不懂老天爷在想什么”。面对母校的师友,“如果自己的诗歌没达到你们的标准,还请原谅”,又今年拿了太多奖,“不该拿那么多奖”,对于是否有那么多人理解了自己的写作,感到忐忑。
西川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但要到90年代才出版,至今已积累8部诗集。评委会认为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深刻地思考现时代的人的命运,关切我们生活正在丧失的价值。
“获奖是美妙的”,西川说,“但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离传统的高度究竟相距有多远?”
【tips】
中坤国际诗歌奖是中坤诗歌发展基金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于2006年2月成立)设立的民间诗歌奖项,诗人遴选面向国际,每两年举办一届。现由北京大学中国研究院主办。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是黄怒波,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2007年首届获奖者为翟永明、伊夫·博纳富瓦、顾彬、绿原、2009年第二届获奖者为北岛、阿尼多斯、赵振江。2011年获奖者为牛汉、谷川俊太郎。2013年第四届获奖者为痖弦、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作者:陈文嘉 来源:腾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