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老师诗人
12文秘转 张倩文
南京,给我感觉是一个古韵而又悲壮的城市,或许是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古韵今风,无不彰显王朝之霸气,省会之繁华。但是在其中经历了1937年,这一年,所有的南京人都铭记着,世世代代都铭记着。所以南京的特色景观便不是陵墓就是纪念馆。本就肃穆的帝王之都,显得格外沉重。
时光荏苒,来晓庄才一年,便大四了。这也许就是专转本的悲哀。还没适应开始的季节,便要整理离别的行囊……算了,毕业就毕业吧,反正,一年过去,也没觉得对什么东西有特别的感情,用班主任的话来说,你们都是经历过类似的大学生活也有过社会经验,所以你们来到大学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是很难服从别人但同时自身素质也是不一般的。大学里的很多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门第之见。我们也司空见惯,还好,要毕业了。
直到大四的上半学期的中国当代文学课,我在星期三早上八点,遇到了槟郎老师。初次见到李槟老师,第一感觉是他可能和一般的老教授一样,自己讲自己的,不管台下的我们是玩是听是睡觉……然而并不是。他喜欢我们叫他槟郎,第一堂课的师生见面会就让我非常难忘。让我们读了几篇之前学生写他的文章,从中我了解到了几点我感兴趣的信息:1.槟郎老师是巨蟹座, 2.槟郎老师和一般盛气凌人倚老卖老的教授不一样,他喜欢与同学打交道,3.他的家乡在安徽巢湖。这三个信息让我觉得与他很有缘分,因为第一,我是天蝎座,天蝎和巨蟹很合拍。第二,我从一个老师的眼里看到了真正的平易近人,这是在这个大学校园里难能可贵的。同学们叫他槟郎兄,这足以证明他对我们是对等的友情。最后一点就是他是安徽人,这个要从我去年去黄山游玩说起,在黄山游玩时候,曾得到过许多安徽人的帮助,所以我对安徽人一直都是很亲切的。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也去过国内不少地方(当然这一点后来才知道槟郎老师也喜欢旅游,因此我更加觉得和槟郎老师有缘)。他还给我们欣赏了他自己写词的一首歌《欢迎来南京》,并由艺术家演唱的。作为一个略懂音律的我来说,对这样的歌是颇为欣赏的,在之前专科期间,也练过一段时间的美声和民歌。所以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对于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多的巧合,除了缘分,还能是什么呢?
正因为如此,我选修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槟郎老师的“新诗赏析”,希望能把更多有限的在校时间安排在他的课上。上了他的选修课,发现他的有个特别的上课模式,一开始先抽点名,然后再讲课。先抛砖引玉讲自己的诗,再讲文学史上经典诗歌。他也与学生互动,经常提问。但往往每次都有人回答不出来,槟郎老师也是非常无奈,每次无奈的表情真是可爱,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心狠刁钻的老师,记得他说过:“回答不出来我的问题,就站着,不是为难你,是让你听别人怎么说,直到别人帮你回答出来,你就和他一起坐下。”每每听到老师这么无奈又不忍心责罚的话语,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槟郎老师可谓称得上是一个“讲台上的育者,讲台下的诗人”。之前也有关注他的博客,令我惊讶的是,上面居然有发表了上千多篇现代诗。在槟郎老师众多诗里,我比较喜欢的是他的《七夕的祝福》和《那年元宵节夜》。两首诗有共同之处,都是描绘了花好月圆、郎情妾意那羡煞死人的场景。只是前者是牛郎和织女,后者是才子和佳人。《七夕的祝福》这首诗槟郎写于8月20号东方情人节,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槟郎老师想必是触景生情,便即兴作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织女下凡邂逅牛郎,相遇相知相爱相许的,但是迫于王母冷酷专权,不允许仙凡相恋,棒打鸳鸯。牛郎织女只能王母外出三天的时间,偷偷在“碧莲池边两次山盟海誓”,就是这样,天上一日,人间三年,牛郎织女过着男耕女织、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眷生活。槟郎老师也在诗中写到:“悲剧的抗争也能成为喜剧,爱情战胜权力的蛮横,终会感动一切良知的支持”!是啊!“还有什么比爱情更美好?”
当然没有!因为读了槟郎老师的《那年元宵节夜》,我从旖旎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才子和佳人的浓情蜜意。尤其是“紧拉着”“缓步”“拥”“斜倚”“猴急”“窥探”“偷偷地”“搭上”这几个动词,用的恰到好处,每个动作都仿佛一副画、一首诗,引人入胜,又仿佛身临其境。好似红楼梦一场。诗中还有“圆月”“星星”“花灯”等作为静物,以静制动,把画面勾勒的更加活灵活现。如果说纯景无情是一副画,那么情景交融便是一部百看不厌的老电影。
槟郎老师在诗中把才子身边的女郎换了四次称呼:“贴心人”“女郎”“织女”“佳人”,一开始由“天上的圆月遮没、星星、亮如白昼的花灯熙熙攘攘的人群”由周边环境引出“最美的是我身边的贴心人”。再描绘贴心人的“纤纤玉手”“窈窕倩影”;“大成殿前银花火树丛,孔夫子向外窥探”引出“长发缭乱彬彬风度”的女郎;“月儿避进一片云,偷偷地手臂搭上香肩,指点着牛郎织女的造型”,这个举动画面感十足,月儿的羞涩和才子的主动和试探,旖旎朦胧,唯美至极,胜似牛郎织女,胜过神仙美眷。最后则是对佳人的外貌描写,借着如白昼的花灯,红拂绿柳、尽收眼底。两人荡起双桨,像极了许仙和白娘子,百年修得同船渡的幸福场景。才子佳人,良宵共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槟郎老师描绘和歌颂的就是这人间最美好的爱情。
槟郎老师的诗不仅唯美、清新,也有童趣悠然的。就比如《想到儿时游戏》这首诗,就另我印象分外深刻。初读这首诗,让我联想起了曾经中学时的一篇课文,选自沈复《浮生六记》中的《幼时记趣》。槟郎老师跟我们讲述了童年时代用生石灰兑水炸牛屎的故事,之后一个小伙伴偷偷玩游戏被炸伤了,这个童年的事件在几十年后的8月18号,再次被槟郎老师记起,不是无缘无故,而是“8.12天津大爆炸”无数消防官兵血的教训让槟郎痛心又无奈,才诞生了这首诗。
这首诗充满现代诗的气息,通俗易懂,也耐人寻味,尤其是最后由童年趣事揭示天津爆炸的原因,一方面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理,另一个方面也讽刺了当今社会,有着先进的技术,有着如何如何惊人的创造力,有着如何如何给力的武装部队,但是,面对消防官兵的基础培训不够专业,导致在灾难面前自取灭亡,这是需要世人反省和深思的。
一学期一晃就过去了,槟郎老师的课也剩下为数不多的几节课,想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那么也没什么好矫情的。在最后,祝福有幸上槟郎老师的课的学弟学妹们,请珍惜当下,莫待无花空折枝!
201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