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散文诗简历及散文诗观
——在“蔡旭散文诗创作50周年研讨会”的答谢辞
蔡 旭
(2015年11月25日,海口)
各位作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海口市文联为我的散文诗创作50周年举办这个研讨会,感谢领导们、师友们、同行们对我的创作的研讨、鼓励、批评和指导。我想,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怀,而是海口市委、宣传部、文联对所有作家、艺术家的关怀、扶持和鼓舞,是对文学事业,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极大支持和强力推动。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50年的文学道路。1965年1月31日的《文汇报》发表了我的散文诗处女作《春节短歌》(三章),当时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由此决定了我这辈子与散文诗的风雨兼程。文化大革命搁笔十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了我的第一个创作高潮(10年),在广西写出了6本散文诗集。1988年8月到海口晚报工作,到2000年又出版了8本散文诗集,是第二个高潮期(6年)。2006年退休之后,2007年纪念中国散文诗诞生90周年授予我“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十佳)称号,掀起了我的第三次创作高潮(9年——),至今还未停歇,又出了11本散文诗集。这样,我一共出版了25本散文诗集,4本散文集,4本短论集。这些集子中,较有代表性并得到较多好评的散文诗集是:1987年的第一本《彩色的明信片》,2000年,即前35年的选集《蔡旭散文诗选》,新世纪十年的选集《顺流而下》,2013年出版的《简单的生活》,和今年的《蔡旭散文诗50年选》。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海南。它的椰风海韵、风土人情、革命传统、时代风貌,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各级党委、政府和文联、作协的重视、关怀、支持,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各种报刊,主要是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海南农垦报、三亚日报、《椰城》杂志和海南的三家出版社和三个文学网站,给我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的前辈、同辈和晚辈师友们及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给了我支持、激励、期望和力量。在我已出版的33本著作中,有27本是在海南期间创作与出版的。其中,1995年出版的《椰岛踏歌行》、2012年出版的《伴着椰风轻唱》是两本海南专题的散文诗集。最近4年,又基本完成了第三本专写海南的散文诗集《南方之南》,并将继续为海南而歌唱。
50年的散文诗跋涉,形成了我的散文诗的一些特点,被认为中国当代散文诗界一位有鲜明个人特色与独特风格的散文诗人。我对散文诗的主张与追求,简单概括起来是这么几点:
性质:散文为体诗为魂。
要素: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
内容:发掘生活的诗意与深意,抒情地吟唱社会与人生。
语言:一读就懂,越想越深。
着力:第一句定位,最后一句出彩。
效果:发现的喜悦与美的回味。
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还在继续我的散文诗跋涉。一方面,继续进行散文诗的创作;另方面,致力于散文诗的推广。目前,在主持《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及其微信平台的编务。今年底明年初,还将有《散文诗创作手记》、《坐在生活的一角》、《海之珠,珠之海》等3本书出版。
以上,就是我对有关情况的汇报。下面,我将认真倾听师友们对我的创作的研讨、批评与指导。
再一次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