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雨蒙蒙诗选集《草木之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红烛投射于明镜
                                                                                               ——读雨蒙蒙诗歌集《草木之心》

                                                                                                        刘益善

     好的诗歌像夏天的闪电一样,在沉闷无风的夜晚,如布匹断裂一声脆响,撕开黑色夜幕,光华闪烁之后,紧跟着是密集的雨点砸向干渴的地表,使得焦苗喝饱,老树吐新,河流涨水,鱼跃龙门。
       赵武松的诗歌选集《草木之心》具备这样的精神品质,让人在阅读之余有种解渴后的快感。当然,这种快感不是大汗淋漓后的冰镇。
       武松的诗内容开阔:低处的村庄,流动的城市,生命的感恩,四季的过往,刻骨铭心的亲情,生活中的失落和悲苦……在这些题材的背后,有着感怀生活的重量。如他的《世界对我够好了》一诗:“我哭他也哭/我一安静,他也变得安静/我们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契合/他总是用含情脉脉的目光/注视我/给我温暖或者清凉/世界对我够好了/我欠他太多,无以回报/只有当他黑下来的时候/我用一双眼睛/为他照明”。语言平和的表象之外,熔铸着诗人在平淡生活中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的本体是生命,语言的本质是诗。在这本诗集中,作者运用一种“白描式”的手法,让看似平静的叙事语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让人反反复复咀嚼和回味。如他在《放生》中写道:“父亲将那只养了多年的/乌龟,放生湖中/口里念念有词/那只乌龟,身体沉在水里,脑袋露出水面/无意离开/我静坐湖边,徒生念想:父亲年逾古稀,我也将垂垂老去/多年以后,那只乌龟会在哪里,父亲会在哪里/我又在哪里/我这样想了大约一分钟/那只乌龟/已不见踪影。”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折返心灵的自我观照。又如《大年初七在天河机场》,是一首送别女儿的诗歌:“飞往北京的航班,晚点一小时/我在宽敞的大厅来回踱步/雪渐渐停下来,飞机一架接一架起飞/我的世界一下子就空了/我一抬头,仿佛看见女儿在风雪中/飞翔的模样。”再次唤醒诗人记忆的,不是女儿的背影,而是飞机空中飞翔的模样。这个时候,承载女儿的飞机,自然成为心绪飞翔的寄托。“飞翔的女儿”,是诗人的精神支撑,也是诗人细腻情感的深深的根。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女儿时,在不见女儿“有形的身影”同时,把全部注意力倾注于空中翱翔的飞机,这种移情,是深沉的父爱。于无声处,武松的诗歌具备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些年,诗人写尽生活的繁杂滋味,沉重的现实感悟中又有着难得的温暖浪漫。如《安全死》一诗:“大白菜打农药/大米含黄曲霉素/奶粉测出三聚氰胺/雾霾散了又来/与其这样/不如选择安全死/不吃不喝不呼吸/干干净净活在地下/至于火葬场的炉灶是否安全/与死者无关。”这样语含讥讽嘲弄某种敏感话题又实则无奈的表述,正是诗人对社会良知的叩问。再看《二愣子》这首短诗:“二愣子读不进书,初中辍学/左邻右舍的人/怀疑他有智障/父母带他去新疆旅游他没有去/大哥带他去吃西餐他没有去/二哥要他把晾在阳台上的被子收回来/他没有去/隔壁的三丫头要他帮忙疏通下水道/他去了。”一个寡言少语的“二愣子”,有着让人感到矛盾的一面:在众多家人和“隔壁三丫头”的心目中,“二愣子”的腿脚表现呈现如此大的反差。个中缘由,诗人没有点破,高明之处正在这里,且让读者自个思量:“二愣子”何以成为“二愣子”?如果说家人和“隔壁三丫头”代表两种力量,即世俗与美好的对立,诗歌又让人看到平常生活中温暖的一点亮色。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大海的暴烈和温柔一样。二者差距越是明显,其艺术的张力也愈强烈。诗人深深懂得个中奥妙,在不断爬高和超越中,张扬了浪漫豪情,也抒写了现实感悟。智慧和诗意的双重表达,是诗人写作的基本立场。读他的诗歌,我常会被他朴素而充满真挚感情的文字所打动,心里升起温暖之感。
     “内心的”,“审美的”,是衡量好诗歌的两大刻度尺。毫无疑问,这些诗篇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篇章。他让尘世生活中冰封已久的心灵熊熊燃烧起来,写出艰难中的幸福意蕴,给人以可以触摸的温度。又比如日常生活的际遇,在诗人的笔端,呈现别样的滋味。诗人在《一只风筝挂在树上》中写道:“它被一颗老树揽在怀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瘦得只剩一副骨架/ 它开始反思,为什么要挣脱束缚/好高骛远/它越来越怀想/有人牵引的日子/多么幸福”。《自述》更是道出了作者的困惑和心酸:“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诗人/在我看来,诗人不过是众多风景中/碍人眼球的风景/我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不多言,不多语/没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闲的时候,我就写诗/写着写着就着迷了/不出意料的话,我也将成为/世俗眼中的/一帧风景。”没有顾影自怜,平静的叙述饱含了烈火般的激情。这不是某些诗人所提倡的“零度写作”,一丝剑气流于文字底端。
      诗歌的尊严不需要依靠来自诗歌以外的“神力”或者某种世俗推动力的恩赐,一切依靠诗人温暖的语言来填充。武松的诗,没有感情枯水期的无病呻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知青时,他就开始诗歌写作。无数次在有风听风、有雨听雨的日子,在满地月光、遍地松针的小树林里,他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念给知青战友们听。回城后,他当过民办教师、企业会计、杂志编辑、公务员,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对苦难和幸福有着更深的解读。所以,《草木之心》蕴含着他对诗歌独创性和自然流畅境界的执意追求,这也恐怕是其几十年人生追求的再次呈现。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的序言中有一段解释“镜”“灯”所指明的隐喻意义:“一个把心灵比作外界事物的反映者,另一个则把心灵比作发光体,认为心灵也是它所感知的事物的一部分。”此刻,我想借用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的说法,来表达我品读《草木之心》的审美感受。一面立于墙面的明镜,能如实照见所有角落摆放的一支明烛,可是明烛一旦燃烧起来,就注定喷射出火焰,明镜的画面将是繁星闪烁一般。在《草木之心》中,诗人武松把他所经历或者见到的过往生活,无论是平淡还是热烈的一页,无论是残酷还是温馨的一幕,通过熊熊燃烧的语言,让人感受到其炽烈的人生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8 18:15 | 只看该作者
景阳冈归来
欣赏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8:17 | 只看该作者
采风 发表于 2015-12-28 18:15
景阳冈归来
欣赏好诗好评


景阳冈归来?有木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8 18:22 | 只看该作者
雨蒙蒙 发表于 2015-12-28 18:17
景阳冈归来?有木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现在老虎要等到动物园管理员下班后才得靠近点

郁闷呀

悲催乎

世有五松,而老虎近乎绝迹,老天太不给力啦,
长叹三声啸=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1:08 | 只看该作者
采风 发表于 2015-12-28 18:22
现在老虎要等到动物园管理员下班后才得靠近点

郁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2-18 16:06 | 只看该作者
人类保护老虎,老虎不好意思吃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7:56 | 只看该作者
菊岭耕夫 发表于 2016-2-18 16:06
人类保护老虎,老虎不好意思吃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9 16: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