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招堤(外一章)
血,在左心房与右心房间流转。脉搏的每一次跳动,有时,不仅仅为了自己。
招公,满清安龙总兵招国遴,在南明湿润的记忆上,解民忧,除水患,筑石堤。
横亘田坝,招堤若虹,让一颗以民为天的心向前延展,直至金星山。虽长不及300米,却足以穿越300年厚重的历史。
我用一双朴素的脚掌丈量,可以感触,堤上的每一个石块是何等的温暖!
民心之举,更易效仿。后人,屡次把爱,加高,加固,加长。堤,最后成了一堵墙,一条路,一帧风景。
招堤,一堤柔柳翠,十里芰荷香。
植柳种荷,并不仅仅为了一目秀色。纤纤柳柔,红影荷心,也是一路走来的安龙官宦们为官清廉,亲民爱民的馨香在大自然中回放。
牵一线柳丝,簪两朵莲花,在晨烟岚霭中,在安龙招堤中,亲吻一束阳光。更,亲吻堤上一一站立的忠义之魂。
天榜忠魂
我的脚步从招堤向前,逐渐沉重。脚在余晖上,踩到了痛。
招堤尽处,天榜山脚,葬一处贞魂毅魄。
明十八先生墓,比招堤更悠远,比招堤更肃穆。
永历王朝的南明是明朝一代残余势力的苟延?还是坚守?用怎样的言辞去补白,都于事无补。大势已去,仅凭,把安笼所改名安龙府,又能改写多少南明的命运?
面对权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依靠。我好奇:南明重臣孙可望怎么就长了一张曹孟德的脸?
十八位先生跟随了一个岌岌可危的政权。尽忠,既反清,又护明。此时,“护明”似乎比“复明”显得意义更大。“囊外必须安内”永远是一步险棋。
权力,本来就秉承杀戮。十八位先生的生命在君臣权力争夺面前化为灰烬,只留下,那双殷殷相待,在希望中点燃,又以同样的速度熄灭的眸。
谁,是否听得安龙文华殿中一声绝望的悲鸣?
颤抖的手,挥笔写下“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御笔所赐,是否了却了十八颗无法完成的心愿?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一种能撼动人心的民族精神。
仅此,苍凉的古墓在我的眼中放大,竟和这天榜山般的雄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