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苦旅中的情感告白 ——读吉连成拉诗集《城市的过客》沙 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一首诗的诞生,除了存在艺术价值有高有低的区别而外,几乎都会程度不同地携带有作者赋予它的一定特殊使命和意义,都携带着它自身类似于生物基因的“身体密码”:写作它时作者的真实心境、创作出发点(比如为了纪念某个特殊的日子某份特殊的情分)等。可以说,每一首诗都多多少少“隐藏”着别人所理解不了的一面。这是诗歌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因为诗歌是最幽深的精神产物这一特性决定的。这也是使诗歌这一最古老的“言说”方式至今“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理,每一本诗集,也会具有着或多或少只有作者本身所知道的一些特殊内涵和“秘密”。所以我们可以说,虽然吉连成拉一本薄薄《城市的过客》并不隐涩难懂,但在那一行行文字背后,兴许还有他自己隐秘的难以让我们所具体感知的人生体验隐藏其中。或者换句话说,作者虽然以一本诗集向我们呈现了自己的某些精神世界,但不管怎么说,一些人生的辛酸等“个中”滋味,或许也是“谁解其中味”而让我们“只云作者痴”罢了的。不过,也因为如此,让作品“诞生”出来的作者自我意义,或许也就在于此了。
    即便一部作品诞生时,作者一些秘而不宣的精神细枝末节我们不可能很“透彻”,但一种“大体的轮廓”总是会有的,至少它会“暴露”出某种事物和现象的存在性,成为一种呈现、反映或透射。这也就成就了它的另一番意义,即拿来彼此“交流”的意义,或曰“他人意义”、“社会意义”。
    把吉连成拉的《城市的过客》放在一个大的视域来考察,那么可以说它是一种当今之社会现象的写照:城市文明让乡村文明正自不可逆转地瓦解或者残破不堪;从人口流动上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时代。贾平凹说,他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村庄已无多少人居住。这些离井背乡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城市的匆匆过客,他们不仅是身子的漂泊,更重要的是,他们找不到了自己的精神“原乡”。在现代性之下,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人在自然性中的那种悠闲、自得和“自然生长”正自一点点消失殆尽,而是被置身于一个高速旋转前进的“炉子”里,处于“被抛”状态。从这一角度而言,吉连成拉的《城市的过客》,是现代文明之下的人(特别是自我觉醒能力很强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疼痛和阐述的隐喻。诗意一点说,《城市的过客》是现代性社会趾头上的一颗黑痣、一块掉落的皮痂。
    诗人在序言里说:“我一无所有,但也别无所求”。这就是诗人面对自我社会现实时的宣言和态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诗人成为“城市的过客”是一种宿命般的“历史必然”而非诗人受到欲望唆使、派遣的结果。换言之,在席卷全球的现代性变迁这样的社会语境和乡村文明纷纷分崩离析的时代背景下,人成为城市的过客,有时是身不由己没有选择的;《城市的过客》是诗人在生命本位下的精神呻吟而非为赋新词强说愁,更非诗人刻意选择自我“精神流浪”的结果。
    所以,从具体的文本抒写上来讨论,吉连成拉的《城市的过客》,是在进行自我的精神“宣泄”和“揭秘”。当然,吉连成拉的精神宣泄和揭秘,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人是社会的人,人也同样是“民族”的人。正如胡国玮评议他所说:“我想,是命运的挣扎和民族的使命,让吉连成拉成了诗人。”(《一转眼,你已成诗人》)在这一层而言,在吉连成拉身上,几乎有着一种激愤出诗人的味道。《城市的过客》是现代性的,也是民族性的,是诗人以一个“民族人”的身份抒写出的这样一个“民族人”在现代社会语境之下的真切生活体验。因而不可否认它也成为了时代的一种“映照”。他写道:“随着诱惑塞入梦和醒的缝隙间/慢慢消融/时间已是一颗渗透血液的毒瘤/而我们却失禁”。我曾说,诗人是“出卖”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一个坦诚、真诚的诗人,他会深情凝视和守望自我的灵魂而“出卖”似的亮出自己的真实精神世界。吉连成拉是坦诚的、坦言的,甚至是单纯的。他一句不无孩子气的真情告白让我为之久久动容并坠入一种亲密无间的母子情中:“妈 今夜我累了/您的年龄踩痛了我”。这是一种处于生活和精神的双重“重压”之下的“呻吟”和“痛叫”。

人一生都在寻找自我的精神归属,一切的吟唱也都是对归属感的吟唱。一切的生命乃至于事物都是宇宙的过客这毋庸置疑,而直接命名自己为城市的过客并且以此作为书名,这在彝族诗歌界还是第一人。这足见吉连成拉的坦诚、坦言,和一颗真诚面对自我和生活的纯洁心。虽然诗歌不会止于坦诚与坦言,但诗人绝对贵于坦诚与真诚。《城市的过客》在文笔上还嫌稚嫩,诗句的张力和艺术表现力、感染力都还不够强,从总体上看他的这本处女作诗集,诗人的青春萌动写作迹象明显,但从诗题到内容的字字句句中,无不透射出他那颗真诚面对自我的心以及坦呈自我精神的勇气与力量。我想,只要坚持了自我审视和坦诚、真诚的精神,至于让文字更趋于诗性和含蓄、更具有艺术震撼力这些写作能力,相信自会在日后的不断锤炼中得到加强和提升。这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言“昨天的泪是明天的诗”,人生,只要有足够的忍受力和耐心,拨云见日的一天总会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 14:1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9 16: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