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大展”诗人访谈在本网上线
在标志着中国新时期现代主义诗歌进入成熟期的第三代诗歌诞生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回首把第三代诗歌推上巅峰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作为“八六大展”网络延续的中国诗歌流派网,现推出“八六大展诗人访谈”专题,以对参加过这次盛会的诗人进行专题访问的形式,来纪念这一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八六大展”策展人、本网主编徐敬亚在评价八六大展时曾说:“那不过是提前做了一次 ‘诗歌网页’”。那么,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来了解一下曾经在这个网页上写下辉煌的诗人们。 “八六大展”诗人访谈由《原野》文学杂志主编刘彦均、滚动主义诗派创始人、《地下》编委南岸、《天地人》主编世中人与本网联合推出,刘彦均总撰稿。今后访谈文章在本网首发。
附:八六大展《编后话》
徐敬亚
对中国现代诗分蘖的现状来说,这是一次努力减少编者倾向的自然展示。自今年7月中至9月末止,我收到的自称群体,已一律入选。也就是说未加入批判性筛选。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部震动了我。
艺术,无从引导。多年来,理性和功利不间断地指示,宠垂昭昭。在正式的报刊上,人们就是不能看到诗坛探索的全部真实,漠视、片面、歪曲——已远非个人性习惯。麻木的时尚,使我们连身边仅距一步的喧响充耳不闻。浅薄的桂冠与永远的夜郎,积滞诗坛。这是个传统,几千年来渊远流长。
我开始时,没有想到与报刊隔绝已久的青年诗人们能这么快地汇集。这显然标志着一种焦躁、一种愤懑和一种敏感。
既然你自认充满力量,那么就让它展示吧。
A.当然,非现代主义诗歌的群体与个人,均未在这次征集之列。 B.限于版面,我对某些宣言和诗的删削,是近乎残忍与令人气愤的,我很抱歉。
C.遗漏是巨大的。限于我的联系,也限于时间。我希望将来能得到补偿。 D.也因为版面,9月30日由我执笔写的大展消息中所列的诗人们未能全部入选作品。此外,消息中预告的我关于语言问题的文章,亦另发。 最后,《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将关注“大展”的反应,深青报将设“大展回声”的专栏或专版。欢迎阅读到它的朋友,向两报分诉看法。
1986年10月18日
(原载1986年10月24日《深圳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