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创建《新韵研讨》栏目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09:43 | 只看该作者
韵 根

中国诗的幸运,是有了韵根;
中国诗的不幸,是丢了韵根;
中国诗的出路,是找回韵根。
中国诗的未来,是新华新韵。
(重阳jm)


重阳新韵论坛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35679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09: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6:03 | 只看该作者
新韵普及孩童始

千古诗业不可泯,中华诗词博大精。
新韵普及孩童始,一代诗风定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16:50 | 只看该作者
新韵兴起是历史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5:54 | 只看该作者
诗是韵文。韵是诗的生命,韵是诗的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5-9 16:41 | 只看该作者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如胡适、郭沫若等人的“有韵新诗”,那就是“新韵”的“芽苗”。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除了受固守传统势力的制约外,主要是受无韵自由散诗的制约,特别是受“西化”势力的挤压而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但它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诗歌的发展方向,虽然很弱小,但却是主流。因为,韵是中华诗词的根,是一条主根,是一条定心骨,是中国诗文化的生命线!正如中国人现时流行穿“西服”,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西服”再好,受用者再广泛,甚至被人尊为“礼服”,被视为现代意识的标志,但它毕竟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而最终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用自己的民族服饰作为“礼服”,这不但不能说明他们的落后,反而证明了他们的坚强与尊严,反映了他们的骨气和民族精神。
    中华诗词是中国诗歌的唯一代表,有韵诗歌是中华诗词发展的唯一方向。无韵自由诗,哪怕它发展得再广泛,走得再远,尽管它没有象“西服”那样坦率地被标明为“西诗”,但必定不能成为中华民族诗文化的代表,最终不能成为中华民族诗文化的象征!
中外结合或许是一条新诗路,但必须以中华民族诗传统的特色为主。只能做中华民族的主人,决不能做“外化”的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1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5-22 12:55 编辑

新韵天下行

中华新韵民国生,只韵旧体演新声。
改革创新普通话,新韵举旗天下行。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6-10 11:20 | 只看该作者

新韵普及孩童始

千古诗业不可泯,中华诗词博大精。
新韵普及孩童始,一代诗风定可兴。
(重阳JM)

一石激起千重浪

新华新韵当兴旺,一石激起千重浪。
何以威震坛上客,只因代表诗方向。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7-16 15:49 | 只看该作者
诗方向
无韵非诗枉疯狂,民族传统放光芒。
新韵兴起千帆过,旭日东升大方向。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8-11 10:48 | 只看该作者
韵是诗的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21: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