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录片《我的诗篇》来渝放映 影院断电黑暗中观众齐诵诗歌(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录片《我的诗篇》来渝放映 影院断电黑暗中观众齐诵诗歌(图)

       据华龙网(重庆)2016年3月19日23时30分讯 诗人,在人们印象中遥不可及,当工人们用方言念着自己写的诗时,让人为之一颤。今(19)日,荣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的《我的诗篇》在重庆上映,影片将镜头瞄准中国一个特殊群体——“工人诗人”。播放时影院两度断电,不过,影迷们没有一个提前退场,黑暗中大家一起朗诵起诗歌。

       作为片中主人公之一的爆破工人陈喜年今年46岁,是陕南商洛地区丹凤县人,他写诗已经20年了。而让他坚持创作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心灵的需要,我需要把我内心的声音发出来,第二个我有自己的野心。”

       纪录片中的另外五名打工诗人,都在时代的巨变下书写心灵。2007年起,中专退学的彝族小伙吉克阿优离开大凉山,前往山东、北京、东莞等地打工,他曾做过三年鸭绒填充工,写下了“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

      《我的诗篇》镜头下,篝火旁的两段对话揭示了大凉山深处彝族文化的传承危机。家族一位长老感叹“死前要把头巾缠好”,因为“等我们老死了,也就没人会缠头巾了”;而年轻的晚辈谈论着外面的世界,在“留下来干活”和“出去打工”之间纠结,就像年轻时的吉克阿优。


       停电后,观众们打开手机手电一起朗诵诗。记者 周晓雪 摄

  在导演兼总策划的秦晓宇看来,工人诗歌的价值在于“为底层立言”。“哪怕他们仅仅书写了自己的生活,也是在为广大的命运的同路人来立言,在为底层的生存作证。在这个意义上,诗歌古老的见证功能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据介绍,去年6月,《我的诗篇》获得了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但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却只能通过众筹的方式与观众见面。目前,这部纪录片已经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进行了放映,而支持其放映的“众筹发起人”也已达到了数百名。

       《我的诗篇》计划放映1000场,今天在重庆放映已是第300多场。电影播放时还出了个插曲,影院的电机出问题两度停电,但没有一个影迷退场,大家安静、耐心地在座位等待。黑暗中,秦晓宇与影迷们聊起天来,大家还打开手电筒,一起朗诵诗歌。(周晓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20 15:58 | 只看该作者
再苦再累,人还是会有对诗歌的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9:22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6-3-20 15:58
再苦再累,人还是会有对诗歌的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11: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