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任烨仙 于 2012-8-3 22:03 编辑 * o9 |4 [: W% I- \
! P' }/ }7 T) \- \; u$ y+ H8 o终于,我不再用带着灰尘的诗集去寻找浪漫了,我眼前的,不正是全新的,真正的,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
1 p) X7 Z' [8 U. W% i) |嘹亮的,史诗般的作品呵!
U5 \3 ~; @4 _* N2 |6 j, g$ }3 o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诗歌。耐心地读完,心情难以平复,写一写阅读批注:8 R; z: g0 w3 F5 }' B3 _6 L9 C, N
首先,从内在律上讲,全诗呈递进形,每一个“乐章”,感情上都要比前一个来得强。就单节的句子上来讲:节奏是规整的,大致呈“滴答”式,巧妙地结合,使得诗句天然地存在一种音乐的激动感,更具可读性。
2 s) f0 ~! s. _( T6 \其次,这首诗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作者借鉴了郭沫若的《女神》的情感表达,但又与之不同。女神在此化身为:纯洁之爱,精神之光,价值坚守,崇高理想,不懈追求,苦痛希望以及人世全部沧桑。
2 ]/ f: T2 I# z: q全诗因其意象跃变,直觉推进而显得内涵丰富。
2 a4 ?0 a2 I ?9 t9 W( x做一下具体的概括:- }% f4 J& g, N8 E; Q8 }- \
1.第一部是写春,开篇围绕一个字“等”显然是在等待生命的春天,并通过“守住”来诠释生命的意义1 C) b& s* |' s) n+ B9 s5 u# T
2.紧接着,传达出对女神爱的赞美,并以膜拜的诚心期盼女神的到来。
# s, T' o# l- L! M" X$ o, ~8 h* j- w3.诗的第7节格外吸引眼球,意象在眼前有跳动感。“菩提树,梵音,玫瑰,太阳,风霜,白昼与黑夜”交织在一起,事物又多对立,从而出现了觉悟与纠结,解放与挣扎之感。段尾亦相当含蓄,作者希望女神不要触碰自己的伤痛,是有渴求安慰的味道。除此之外,'绿"有两个动作,“疏松”和“垂倒倾听”,节奏相对舒缓,表意值得商榷。; A+ `8 D# {1 A5 I* q
4.第一部的结局似乎是春来了,大有苦尽甘来的欣慰。而“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是春风的写照,但令我疑惑的是:作者在前有两个字“梦境”,是否已蕴涵了“春华为梦而开”之意?: ?& D& [: m9 u# @
5.第二部,沿用了一的节奏,主体是从伤痛到理想。值得注意的是,14节又出现了“城市”这个意象,但已转笔歌颂坚守的价值,进一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 M. O: H2 K' t* I1 N$ d
6.第17节又是亮点,极具浪漫笔法,同时预言“天将大亮”,把“巨大的幸福”和“朝阳”并列,铿锵有力。% G1 H) P" t; u f. F; l
7.第三部,强调“丰收”的价值,女神作为“我”,追求的终极价值,因布满了一世的沧桑,俨然成为我实现毕生理想的台阶。: D, Z$ o& |3 Q, G! ?. v% U0 G
8.第43节出现了后羿的箭,它不是丘比特的而是后羿的,是拯救苍生的箭,因此它应当寓意着希望。6 ~: j7 n; }1 Z
9.第四部,开篇一雁,镰衬时空浩渺。以红木棉强化奉献意。从新生到天问再到彻悟,暗示女神已战胜撒旦。
8 d4 i5 W' D; s- T/ c/ S& E10.【尾声】其实想告诉我们,“我”将终其一生追随女神。
5 Q6 W7 u5 V% e7 _9 w: V1 {+ b" W8 j( m: R* i
' D, r; r* _3 Y% o/ W5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