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滴
冀卫军
雨,是一个文字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雨水和阳光,滋润和丰盈着变幻的四季,也照耀和呵护着一粒粒种子的梦想。
大地拱手托出粮食、蔬菜、水果,把生命喂养。一个人就是一粒种子,在祖祖辈辈生养繁衍的接力中,一步步进化、蜕变,传承和拓展着一个生命的不懈追求和终极叩问。
一粒粒种子,在一场场雨里,生根,发芽,开花,孕育,结果,老去……周而复始,绵延不绝。
一个日子,一截心情,因一场雨而触景生情,变得潮湿、柔软起来。一丝风吹草动,抑或一个名字掠过,就已双眸婆娑,泪眼朦胧。
透过一滴泪,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前生和来世。一声啼哭,一次宣告;一捧黄土,一个归宿。春夏秋冬,穿梭其间,剪贴和复制着每个新鲜而又老旧的日子,锲而不舍地用梦想修剪着生活的枝枝蔓蔓,不竭余力地构筑一个活在想象中的城堡,让短暂的一生有一种充实、富足、美满、灿烂的向往和寄托。
一场四月的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相思和哀恸,为远去的亲人和自己的下半生。
尽管,我们无法为每一场雨命名和祭奠,但我们知道,每年的四月都有一场雨,叫清明雨,它落在地上,也落在心上;有一种情愫,叫血脉相承,它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守望;有一种习俗,叫崇宗祭祖,它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教育;有一种美德,叫知恩图报,它是一树花开,也是谷粒满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