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城一帆 于 2016-4-14 13:55 编辑
中诗作品研讨会2016年第2期(总第14):张三醉诗歌十首之《月坛北小街》
月坛北小街
文/张三醉
在高楼与高楼之间
是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窗口
月坛北小街——
就是月坛北边的一条小街
淹埋在高楼的窗口之外
成一刹那的混沌
我是要去朝祭月坛的
可我现在北小街上
我想往南啊——
声音却从四面楼群
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窗口中
把我雕塑成一尊茫然
我用声音将头颅砍下来
把身躯竖成一支香
在前行的路上焚祭
拎起头颅,我继续往南
诗的题目:月坛北小街。1,月坛北小街。2,月坛/北小街。3,月坛北/小街。就是一个很小的地名,一条小街。诗的题目是诗的纲,诗的眼。往往通过题目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是读一首诗的切入点。作为一个倡导新写实主义诗歌的诗人来讲,这首诗从诗的题目来理解就是还原一个生活场景,即月坛北小街。通过一个活生生的场景来还原生活的本质,进而高度凝练成诗意的表达。那么接下来诗歌的在场感,思想性就是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了。
第一节,讲的就是一条小街,一条在月坛北面的小街,小街的两旁高楼林立。大有把小街淹没之像,给人一种视觉压迫感,同时通过混沌一词给人以小街乱糟糟之像。前面四句叙述,后面2句是视觉触觉感知. 在高楼与高楼之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窗口——/高楼实写,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窗口虚写。作者刻意造境,以达震惊性体验。但有故弄玄虚,玩弄文字,数字之嫌,有悖写实主义的主张。
第二节,讲的是在北小街上往南行走去朝祭月坛,却不知是因为交通堵塞了还是迷路了或者其它的原因吧,像是走不动了,我想往南啊——/声音却从四面楼群/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窗口中/把我雕塑成一尊茫然/。像是回音壁,又像是电波一样干扰大脑,总之还是茫然,像呆如木鸡。由景入心的描写,又是一次震惊性体验,继续故弄玄虚。
第三节就不仅仅是震惊性体验了,简直到了闻所未闻,骇人听闻的地步。声音砍下自己的头颅,身体竖成一支香,还没死,拎起头颅,继续往南走。全诗到此戛然而止。 堪比玄幻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总结一下:第一节因为逼仄,因为压迫,造成思想一刹那的混沌,精神开始出了点小问题。第二节,因为交通堵塞或者迷路了或者其它的原因,呆若茫然,精神问题趋向严重了。
第三节,神经病开始发作,但看似神经错乱,其实头脑异常地清醒,没有迷路,没有迷茫,拎起头颅,继续坚定地往南。到此,整首诗的思想性就凸显出来了,前2节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虚实组合,心理刻画来精心铺排,精心造境,第三节厚积而薄发,表现的大胆,夸张,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转化,带给人以震惊性体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境况的不满。 那种发自心底的无奈,无助和呐喊声强烈地感染着我们,值得我们同情。同时作者执着于自己的信仰,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想说的是,意象是为意境服务的,最高的境界是自然镶嵌而无形。而这首诗的意像显然是刻意的,人造的,结果是不仅造成晦涩难懂,且有故弄玄虚之嫌,读起来感觉拧巴,别扭,不自然通达,我想诗人当时诗写的心情也是拧巴的吧。诗技不在于炫耀技巧本身,而在于能够准确,合理地表达诗中的意象和意指,让读者能够充分地去理解而达到共鸣。诗到底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写,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值得我们深思。
此种场合写诗评搞不好是要得罪人的,无异于在众仙面前班门弄斧,而我这人又不会讲违心的话,本想避之,奈何清泉老师热情相邀,遵从之。以上仅为个见,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三醉君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