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自幼家境贫寒,逼得打小
就要靠捡驴粪养家糊口。
赶上荒年,祖父说,驴粪都没得捡。
捡不到当然就得挨饿。
那时候穷人家的日子祖父见得比较多,
说什么谁家孩子能拉得出粑粑,
那都是过得比较好的。
祖父没过世时,说唱聊斋那女的
有母仪天下之像。
他那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的预测会成现实。
改革开放后,
祖父留了句我不想死便驾鹤西去。
他在时,二叔也会背上竹篓到街上去捡粪,
和父亲一前一后很是默契。
那时候的腰带都是布条做的,
我记得特清楚。即使这样,许多人还是喜欢扎外腰,尤其是二叔。
那时候,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粪,
有时候靠捡来的粪蛋,
真的能吃得饱人。
农作物需要肥料,到了后来的后来,
许多人到城里掏粪。
到现在一农忙,还能看到整车的大粪往乡下拉。
实际上农村的空气并不是很好,
卫生条件可以说是极差。
城里有汽车尾气,乡下有大粪。
父亲和二叔拾粪一直拾到我读初中。
也是那个时候祖父在族人的围观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时候旁姓的骂我们姓李,说我们老祖是李香君。
实际上我们是侯姓人。
或许是离商丘近的原因吧,
连族人都说祖父是学富五车之人。
那天想到儿子小时候玩弄自己粑粑的事情,
我想了又想,也不记得,
自己是否吃过。
只是感慨那一句,屎中滋味有谁解得开。
再后来,在父亲的记忆里我找到了答案。
那《聊斋》里唱的是: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