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荒野 于 2016-4-25 08:36 编辑
诗歌的回归,对热衷于诗歌写作的人来说,或许是生命中的一缕曙光。对于不懂得阅读的人来说,却根本没有发生什么。
说到诗歌写作,有必要谈一谈现在的文化市场。《圣经》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没有之一。在几亿读者里,什么是它畅销的原因呢?正如小学必备的字典与中学必备的词典一样,我发现了它们之所以畅销,原因在于它的出现就注定畅销。
诗歌的信仰应该是爱和希望,所有脱离这个主题的探索,我觉得将来都会成为粪土。或许风花雪月不如歌功颂德的诗篇,可是爱情的主题还将是未来乃至今生恒久不变的延续。
大爱无疆,若是像珍藏《圣经》般珍藏诗歌,或是换句话说,像珍藏爱情般珍藏诗歌,那么那些恒久不变的情操,就会像金子般发出耀眼的光芒。
当我们度过了懵懂的青春期,爱情不可能再是唯一,实际上爱情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也从未真正的成为过信仰。可是时代的变化,还是会让我们慢慢发现,爱恋开始变得低廉,诗歌开始变得低贱。包括过去的一些奢望现在都变得触手可得。至此,文字似乎失去了市场。
那么,我们探索的意义何在?我要说的是,我之探索。我之探索,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那么茫茫戈壁我在探索,却因风沙抹去了自己的足迹。在探索的路上,有些人的脚步却开始变得清晰。
可以拿小说或是流行乐来比喻。为了避免自己回头,小说家往往会营造出来一条生命的纽带。在维度上给你时空感。那么真实的血肉就呼之欲出。音乐家追求的更多是感官上的刺激。
一首诗歌就能把一生的情感概括,很多人更热衷那种能够维持自己幻觉的诗歌。那里凝聚的会是无边的幻想,使人欲罢不能。
是诗人进化的太慢吗?还是诗歌进化的太慢?为什么除了《圣经》我们只能抓住一小部分人的心,或是根本抓不住读者的心。为什么能够与小说媲美的只有唐诗宋词?为什么现代诗歌,在推广中慢慢摒弃了韵律美?
完全是韵律铸就了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之间的差距吗?现代诗歌表面的回温,说明不了什么,某些诗人出一本诗集也真正改变不了什么。若是问中国最畅销的诗集是哪部?我一定会说是《唐诗三百首》和《全宋词》。
诗歌回归了大众的视线,可见它还没有完全失去它所存在的价值。那么如何编辑一部自己喜欢大众也会认可的诗集呢?推广上应该具备怎样的语感才会被认可呢?这一点,我真的不知道。
我倒是觉得,可以像小说家学习。把认知做到位,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可以是先阅读然后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去之糟粕取之精华,铭记于心后再忘。此忘绝对要从原创的角度出发。然后是从无到有,可以走成长的路。让人越读到最后越觉得精彩。
还有可能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不过你若把他当成是写作的话,相信日积月累,总有一天能选择出几首自己喜爱的诗歌。毕竟有些诗人出诗集,简单的只是为了收藏自己的作品。
那么在诗歌写作上,什么是诗探索呢?我认为诗歌不应该太泛滥。所以在探索上,我更注重文笔,文风与文采的探索。其次才是题材上的探索。
所谓诗核,诗情,诗魂,诗眼,都和小说的三要素一样。这或许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原点。在探索上,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诗人应该处在别人绝对陌生的领域。
那么隐私,也许是值得我们深挖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