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亚:音乐、诗歌、舞蹈和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亚:音乐、诗歌、舞蹈和爱

公共汽车车身被喷涂上苏菲旋转的画
苏菲旋转舞蹈
孔亚街头的广告也有苏菲旋转
本版摄影陶小桌

  经由爱,所有苦楚都会变得甜蜜

  经由爱,所有青铜都会变成黄金

  经由爱,所有伤痛都会变成良药

  经由爱,死去的一切都会复活

  经由爱,国王将会变为奴隶

  鲁米

  鲁米:

  土耳其的灵魂象征孔亚:鲁米生活传道的城市

  土耳其的灵魂象征

  旋转,旋转,不停地旋转,像涡流般自然,像落叶般静美,仿佛无我般空灵与令人窒息。

  在电影《偶然与巧合》里,芭蕾舞者梅莉安在经历了爱人皮耶和爱子塞吉出海遇难身亡后,因对皮耶的怀念,她去了皮耶的家乡土耳其,试图用那些陌生而熟悉的风土人情,找回往日的甜蜜。在皮耶母亲的坟前,梅莉安跳了对她别具意义的苏菲教派旋转舞。这一场苏菲旋舞,除了与戏中几组不断旋转的镜头相对应,也好似象征了生命的轮回、大彻大悟与自由自在。

  在土耳其,苏菲旋转舞蹈及其创始人、神秘主义诗人梅夫拉那贾拉勒·丁·鲁米(Mevlana Jalal al-Din Rumi,1207年至1273年;Mevlana是对伊斯兰学者、导师的尊称)随处可遇。他们出现在街铺售卖的瓷质杯盘碗碟上,出现在艺术品商店墙上悬挂的画框中,出现在书店反复播放的DVD中,甚至出现在一些餐厅、旅店门口的招贴画中。鲁米之于土耳其,就像老子之于中国,亚里士多德之于希腊,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他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灵魂的象征。

  曾听说,出版了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书籍中文版的中国出版人,被邀请去土耳其访问的时候,每一场会见或作家座谈会开场,土耳其官员、文化界人士、作家都会先朗诵一段鲁米的诗歌。

  上个世纪末美国最畅销书目作者排行榜上,这位十三世纪先哲的名字排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一本收录了他代表作的英译诗集的销量一度达到50万册。热情的读者们组织沙龙和书友会来朗诵他的作品,组织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来纪念他,朗诵者包括了麦当娜、黛米·摩尔等明星;收录了鲁米诗歌的CD曾荣登Billboard榜单前20名;甚至苏菲们的旋转舞,也被吸收成为现代舞的舞蹈语言。

  “今天,就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我们带着空虚和恐惧醒来,不要打开书房的门,不要阅读,拿一件乐器来弹奏吧。”鲁米写道。如今,每年的12月初到12月17日,在鲁米逝世的土耳其安娜托利亚中部城市孔亚(Konya,也翻译成科尼亚),都会举行梅夫拉那节(Mevlana Festival),以纪念1273年12月17日去世的这位“心灵诗人”。2007年鲁米诞辰8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那一年定为“鲁米年”。

  孔亚:

  鲁米生活传道的城市

  “鲁米年”过后的第二年,我有幸在梅夫拉那节期间前往鲁米生活、传道直至辞世的孔亚。从伊斯坦布尔至孔亚的车程有十个小时。上午出发,到达孔亚市郊的时候,已是晚上。那一晚,孔亚大雾。从城郊的长途客运站打车前往市中心,道路两边的建筑物模糊不可辨。然而,进入孔亚市中心,梅夫拉那大街两侧树干上的装饰玫瑰花和旋转的托钵僧形状的霓虹灯却格外醒目。夜幕中闪耀的盏盏霓虹灯,仿佛在提醒着如我一样贸然而至的游客,这里,不单单是旅游之地,更是圣地。

  鲁米1207年9月30日出生于今日阿富汗境内的巴尔赫,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学识的神学家。为了躲避当时蒙古帝国的入侵,全家逃往麦加,在穆斯林地区几经辗转之后,1228年定居土耳其孔亚。鲁米自幼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兰教神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功底。父亲去世后,他于1231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伊斯兰教的学者。

  从梅夫拉那大街一直向东,经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大楼、邮政电话局、银行、庞大的地下珠宝市场,就到达了梅夫拉那博物馆。这里也是鲁米的墓地。鲁米在死前曾指示:“坟墓不管怎么盖,只要不比蓝色苍穹更为华丽就可以了。”博物馆如天空般蓝色的塔尖非常显眼,远远便能看见。进入博物馆正门,小广场中央的水亭过去供苦行僧侣净身,现在成为前来朝圣的信徒的净身处。第一展区入口的左手边有一个大铜碗,被称为“四月的碗”,里面盛放着春天4月的雨水,梅夫拉那头巾的一角浸着雨水,为那些需要治病的人赐福。进入博物馆主厅,耳边想起的是苏菲音乐中芦笛(Ney)低哑、呜咽的曲调,像如泣如诉地哀悼鲁米的辞世。主厅中,依次摆放着鲁米、鲁米的儿子及一些苏菲派僧侣的石质棺椁,最大的那座便是鲁米的。鲁米的石棺上安放着缠裹好的巨大墨绿色头巾,象征其无上的精神权威。

  主厅走到头的左手边是“仪式厅”,过去苦行僧就是在这里跳旋转舞,现在陈列的是当时演奏的乐器、僧侣们佩戴的念珠和法器等。如今,僧侣们会在距博物馆一公里的文化中心举行SEMA(梅夫拉那礼拜仪式),在那里可以看到他们演示的旋转舞蹈。

  说起苏菲旋转舞蹈,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鲁米在孔亚的市场中散步,断断续续的打铁声敲击出鲜明的节奏,于是他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继而,他开创了以诗歌、音乐和旋转舞将苏菲们引向对真主的爱、最终进入与真主合一境界的修行方法。

  在传统又正规的苏菲旋转祭礼中,旋转僧的棕色羊毛高帽象征着自我的墓碑,白色的僧袍象征着自我的裹尸布,出场时他们会褪去黑色披风,表示自我的埋葬。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的僧侣们,要逐个走到师傅面前行吻手礼,师傅回吻他们的帽边,表示可以进入旋转。他们微闭双眼,头朝右倾,旋转七圈过后,双手从腰间缓缓上移,经过面颊,手臂打开,右手心向上代表“接受”,左手心向下代表“给予”。在鼓声中、在唱诵中、在激烈的旋转中,他们的身体如同处于狂风暴雨中心的台风眼,宁静而美妙。

  通常游客们到孔亚,就是参观一下梅夫拉那博物馆,看看SEMA。其实,这里还隐藏着一位与鲁米关系甚深的人塔不里兹的沙姆士(Shamsi Tabriz)的墓地。比起梅夫拉那博物馆而言,沙姆士的墓地简单、朴素、毫不张扬。石质的棺椁以绿色布单覆盖,右边顶端,也是一顶高高的羊毛僧帽。

  据记载,鲁米与沙姆士在孔亚相遇之后,从一个学者变成神秘主义诗人。用鲁米自己的话来说:“我从人类身上看到了从前认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东西。”两个人在彼此身上感受真理,互为精神导师、互为追随者,也互为镜子。不过在当时,两人惺惺相惜的友情,并不被鲁米周边的人所接受。有一段时间,沙姆士不得不离开孔亚,这令鲁米非常伤心。不久,鲁米差人去大马士革接沙姆士回到孔亚。但是怨恨、流言飞语,还是让沙姆士在某一个星期四消失了。一种说法是,沙姆士被鲁米的信徒谋杀而死,其儿子也参与了这场谋杀;另一种说法是,沙姆士如他自己所说“我不会让任何人找到我”

  旋转:

  彼此的接纳与爱

  那般地消失了。在这传奇般的历史中,或许只有真主知道真相。

  鲁米为此几近疯狂,夜以继日地旋转,从宗教导师变成烈爱诗人。他先后创作了《塔不里兹的沙姆士诗集》、《玛斯纳维诗集》、《大诗集》等。鲁米诗歌中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爱、生命、死亡;爱者与被爱者是鲁米诗歌中极常出现的一对语词。不过,也有现代人将鲁米诗中出现的爱误读为“爱情”,鲁米的诗作,并非凡俗眼里的男女恋情,而是对万物之源、对真主的爱,存在与合一是鲁米诗歌最具特色的主题。

  旋转:

  彼此的接纳与爱

  现在,带宗教色彩的旋转舞蹈成为土耳其文化、信仰及风俗中重要且为人熟知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旅游项目之一。但在1925年,SEMA仪式是被禁止的。30年后,土耳其政府解除了该禁令,但SEMA只能在公共场所表演。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约束才变得更加宽松,私人团体得以出现。

  梅夫拉那节期间,来自伊朗、伊斯坦布尔、哈林等地及孔亚当地的苏菲们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小型的仪式,以歌、以舞、以赞念、以朗诵来纪念鲁米。鼓声震天,它的震颤,我的心跳。鼓点中有声音说:“我知道你累了,但请过来。这里有一条路。”白天,他们可能是双目失明却吹奏得出妙音的乐师,可能是手绘瓷器师,可能是地毯店的伙计,可能是卡车司机,也可能是市场里的摊贩,但在每个聚会的夜晚,他们都是埋葬自我的僧侣。

  这期间,也会有机缘遇到一些苏菲团体的师傅。有的从美国回到故乡,有的是曾经历了中风、半边身子受到影响的学者,还有一位门下全部都是女性、坐着轮椅的耄耋女师傅。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鲁米的爱。有时也会共同带领一场聚会,毫无门户芥蒂及成见,彼此之间,是全然的信任与尊重。

  与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苏菲旋转僧们朝夕相处的那些天,让我真正感动的不是旋转的仪式,而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以及不分国籍的接纳和付出。

来源于北京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4 04: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