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诗人、北大教授臧棣约你侃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诗人、北大教授臧棣约你侃诗


                             名家简介

       据成都商报2016-05-17消息 臧棣(上图),1964年4月生于北京。198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7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获珠江国际诗歌节大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8年度诗人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1979~2005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当代十大新锐诗人”。出版诗集有《燕园纪事》《宇宙是扁的》《空城计》《慧根丛书》《小挽歌丛书》《红叶的速度》《未名湖》《骑手和豆浆》《必要的天使》。

       5月19日(本周四)下午2:00,由《星星》诗刊社、成都文理学院、成都商报社联合主办的成都商报《诗歌集结号》第二场“名家公开课”,将迎来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他将与成都商报读者、成都文理学院师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诗歌集结号,在后台发送“我要报名+姓名+性别+电话号码”就可报名。前50名报名的读者,可免费聆听臧棣关于诗歌创作的诗意生活讲座。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臧棣是充分彰显出诗歌创造本质的诗人

      《星星》诗刊主编、著名诗人龚学敏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臧棣是深刻思考了诗人的独特身份,充分彰显出诗歌创造本质的诗人。“他的创作关注小事物、小事件,却以极端客观冷静的姿态、精雕细刻的词语以及深度繁复的修辞技术,涌动着丰腴的个体生命境域。臧棣的诗歌,展现了当代诗歌建构世界的强大能力,体现出了当代诗歌的高度责任与尊严,这使得他已经成为当代诗歌写作的方向。”

       龚学敏说,这次《星星》诗刊联合《成都商报》、成都文理学院举办臧棣诗歌讲座,正是与成都诗人、《成都商报》读者近距离分享臧棣的优秀诗歌,以及臧棣的诗歌创作经验。

       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写诗,必须学会和想象力一起工作

       对于这次在成都文理学院举办的《诗歌集结号》“名家公开课”,著名诗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杂志2000年度诗歌奖得主臧棣做了精心准备。“热爱诗歌可以有很多理由,其中最令我感念的是,诗可以神秘地帮我们节约时间。对我而言,正是诗的秘密用途定义了什么是诗。”臧棣表示,如果你想写的是一首当代诗,那么,最重要的工作,也许不是写出他人的真理,而是要努力写出你作为一个人的见识。“表面上,诗的抱负似乎降低了,但如果没有你作为一个人提供那些真切的见识,真理便如同谎言。在诗和想象力的关系上,我们经常谈及,诗人应该尽力去发挥想象力。对诗的写作而言,能让我们终生受益的,是学会让想象力进入一种工作状态。也不妨说,我们必须学会和想象力一起工作。”

       他说:“诗是走出来的、诗是散步散出来的、诗是旅行出来的、诗是漫游出来的。这四种说法,表面上看仿佛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其实却有微妙的差别。比较起来,最简洁也最令我心仪的,还是第一种。”

       去年年初,臧棣谈到余秀华,说:“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么看她,而是我们怎么反思自己。因为单论诗的好坏,中国比她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只有余秀华能在一夜之间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她在诗艺方面的特点在于直接性,她把语言直接当成了身体。人,确实可以通过诗歌写作来完成她自己。”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臧棣诗选

《给秋天一个理由》

我订购的铁树

在电话里说:先生,您订购的

铁树到了。请不要误会。

我绝对不可能听错,

正如你说过,我们的口号里

还缺少一个:为月亮服务。

于是,我打电话告诉你:我订购的

铁树到了。如果你不过来看,

你就是电话那一头

它开出的那朵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5-18 1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歌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已来临
文、杨洛

曾经,我们哀叹着诗歌的穷途末路,因为诗歌的受众面窄,已然陷入自娱自乐的地步。但网络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不受体制藩蓠的限制,准入门槛很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诗界过把瘾。尤其那些被纸刊压抑着的个性诗人们,更是如鱼得水。他们以绚然的激情在网络世界里自由铺陈着斐然的诗意。

同时,网络诗界里还出现了一批草根评论家。他们选诗,评诗,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与此潮流相应的是,网上的网刊,博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悄然改变着中国诗歌界的话语格局。

看到这诗歌创作与赏析队伍的不断壮大,看到中国汉诗呈现出的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我们真该高兴才对。可惜的是,此时对于这一现象所发出的杂音也甚嚣尘上。

有人认为全民写诗,全民选诗的现状是诗歌的一种落没,理由是良莠不齐的创作与鉴赏水平会导致诗歌作品的质量下降。但问题是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繁荣也不是因为对标准设限才出现的。同样,中国诗歌在九十年代没落,却是因为被纳入了体制的桎梏而失去了生气。

到了新世纪,体制内的诗歌更是迅速腐烂了下去,各种臭闻、怪谈层出不穷。诗歌二字需要被恶搞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因而对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准入门槛设限有利于诗歌良性发展的说法是伪命题,是占不住脚的。

况且,如同世间其它的文艺形式一样,诗歌形成了庞大的创作与鉴赏队伍之后,根基稳了,可持续发展力强了。这个庞大的队伍也一定会成熟起来,一定会出精品的。

那么,那些人为何害怕全民作诗、全民选诗的时代大潮呢?究其原因,我想是这些人过去已在中国诗歌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看到风起云涌的群众诗歌运动,他们害怕自己对于诗歌的传统话语权被边缘化。害怕被边缘化则是因为自信心明显不足。

但这些人的叫嚣是徒劳的,他们无法阻止一个已经悄然发生了的铁的事实:中国诗歌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已被网络的魔咒打开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诗歌新浪潮已来了。听,它正在拍打着你的心魂堤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7 04: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