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委鬼走召 于 2016-5-28 16:37 编辑
近读李霞先生的《诗主义》[1],读到了“崇真”的提法,眼前一亮,若有所契。细细想来,这个“契”,正是契合了笔者执笔的诗反理论和实践。
在诗反理论纲要[2]中,笔者提出了“三反”的诗写向度:反弊(病弊遮蔽)、反诗(非诗为诗)、反主流(非主流为主)。概括起来,其实也可表述为“崇真”写作和“非诗”写作。
关于“崇真”和“非诗”的相关论述,笔者在《未满的“诗反”与“反诗”》[3]《管党生:因为真实,所以“反动”》[4]《梅老邪的“邪趣”诗写》[5]《论赵思运的“非诗为诗”》[6]《“诗反”的三个向度》[7]等系列理论和评论中已经作了一定的铺垫。本文,谨以笔者自身的诗写实践为例,重点从“崇真”与“尚非”的角度,进一步构建和充实诗反理论。
一、“崇真”写作
在这习惯了伪和假的国土与时代,无论社会、人性和艺术,最大的弊和蔽——实际就是两个字:“不真”。而这个“反”,则是反观、反思、反省、反映、反讽、反刺、反击、反拨……聚焦本真,化繁为简,对现实予以艺术意义的去蔽返真和返朴归真。以此,作为诗写意义的“诗反”,“崇真”,实为第一核心。
1、社会之真
应该说,社会之真是诗反写作的标志性内容。作为诗写艺术,面向语言和人性,固然是其本然;但一味沉溺此中,回避对社会的观照,无疑是舍本逐末,抽去了文学之为人学的根本;等而下之的,更有黑白颠倒,粉饰罪恶,隔靴搔痒,装神弄鬼,不知所云。以此,诗反写作,首先是反此艺术方向之弊,直面现实,直指生存。
不过,就具体的写实而言,笔者的“崇真”,并不一定是未满式的“纪实写真”或管党生式的“戳伪扬真”,而是多以小说化、戏剧化的形式聚焦社会热点,以假写真,“弄假成真”:
杀人记
(Ⅴ)
让你们强拆
让你们
殴打我的女人
和娃儿
我忍无可忍
我真的是
忍无可忍
我提着一把
杀猪的尖刀
跳了出来
狗杂种
看好了!
明天
不
今儿晚上
你媳妇和你娃儿
就会对着你的这一堆烂肉
嚎啕大哭
这首诗取材于2016年5月的海口强拆事件。根据公众看到的微信视频,是执法人员殴打妇女和儿童,村民并没有杀害执法人员。很明显,诗属于虚构的“微小说诗”;在各微信群发出后,毁誉参半,叫好的,热烈响应,说杀的好,该杀;反对的,认为过于极端,觉得以暴制暴,不可取。值得注意的是,反对的意见,多来自诗反派的同仁。对此,笔者要说的是:这首微小说诗,只是陈述了一个场景,以这个虚拟的场景,聚焦了一个可能的现象和现实:它表现了暴力,并非宣扬暴力。相反,诗中的极端描写,是要引起读者对现象之本质——公权与人权冲突的反省反思。何以这样讲?海口事件不是没死人吗?可是,读者可记得青年杨佳2010年7月1日杀死4名警察的事?试看新闻资料:
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40分,杨佳携带20多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锤子、喷雾剂、防尘面具等作案工具……抛投8个燃烧瓶纵火……用匕首刺向4名正在办公的警察……在7秒内4人全部身亡。[8]
杨佳为何作出这样的极端行为?很简单,在发生这样的悲剧之前,杨佳多次受到执法人员滥用权力的粗暴对待。而最近,雷洋“嫖娼死”[9]和大学生因拍执法人员暴力执法的视频而被打得屁股开花的事件正在引发全民关注[10]——执法人员这样的滥用公权,试问,难保不会出现下一个甚至更多个“杨佳”?这难道不是应该引起全民思考并积极应对的课题?如果问题的根源得不到解决:公权不被关进法制与规范的“笼子”,那么,《杀人记》中的主人公,很可能,真的就是下一个“杨佳”!
相关的诗作,还有《自杀记》《抢尸记》《跳楼记》等,都是根据社会发生的真实事件,采用小说的“亡灵叙事”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事,以假写真,假而实真。
2、存在之真
镜 子
早上醒来
感觉耳朵里
有点儿痒
我伸手摸去
摸到了一些
黏乎乎的东西
我起身到洗手间
照了照镜子
吓了一跳:
面前是一具
爬满了蛆虫的
骷髅
何谓“存在”?“存在”主要指人的存在,来自西方的一个存在主义思潮。[11]如果说,社会之真,是向外的,是“启蒙主义”的价值观,是对社会现实的忧患;那这里的“存在之真”,则是向内的,是“存在主义”的价值观[12],是对人的存在本身的忧患。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忧患,正如我们的古人所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13]——身体,也就是生命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忧患,其生、老、病、死,虽然受到外部政治社会影响,但自有其内在的不易铁律。当代口语诗写,普通日常的书写渐成主流,对社会的批判也正在推进;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应该说,还存在较大的缺位。当然,作为一个出自道家的诗学理论,诗反写作,崇尚口语化的朴素、平直,并不主张回到海子式的意象、“神性”写作。但同样的口语写作,也不是不能抵达存在与死亡的深度。已故诗人许立志和当前活跃的诗人大友等,都有很成功的作品,如《入殓师》(许立志)、《弟弟的亡魂》(大友)等。相类诗人诗作,今后再予评述,这里暂不展开。上引这首《镜子》,虽为虚构,但并不复杂、刻意,而是基于日常的生活,过渡到超现实的体验。笔者相类诗作还有《插曲》《发现》等。当然,存在的死亡,不仅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忧患,它更会从外部直接辐射到我们:
春天的故事[14]
昨天
单位的Z姐
出了车祸
一同遇难的
还有她9岁的儿子
今天出太阳了
我泡了杯茶
坐在阳台的摇椅上
汪莹说
她们是不是今天火化
我说不是
是明天
如果说,《镜子》《插曲》《发现》等诗的“以假写真”还显得有些“玄虚”,那么,《春天的故事》的日常诗写,就是一种切实的生活真实。因为死亡,绝不仅仅在我们的内心,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场车祸,一个意外,一种绝症……这种生死无常的现实,对每一个生者,可以说,都是一个“在路上”的“赶路者”:
在路上
5点21分
我醒了
躺在床上看微信
一会儿
传来了鞭炮声
接着是鼓乐
依据经验
我知道这是哪户人家
从殡仪馆里
接出了亲人的骨灰
这时候正行在
前往陵园的路上
可见,终极的关怀,不仅是神性写作的高蹈、抽象或“玄虚”,它还可在这样一个个叙事的场景、事件的个案里。琐碎、切片,没有抒情和感叹,但更有真切感,也更能引发读者对自我存在本身的体验和思考。
3、人性之真
自古以来,人性就是文学写之不尽的母题。诗反写作如果仅写社会题材,无疑是单一的,乏味的。人性有多面,食、色,为其基本;此外怯懦、猥琐、卑鄙等隐藏在日常道德下的人性等等,百色百态,挖之不绝。
性诗,滥觞于下半身,拓展于垃圾派;对先锋诗写,如今已不算新鲜。诗反写作,需要剔除对性的诗写吗?对此,笔者要说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不变的,人性的本质,也基本不变,变的只是形态和现象;如果作为一种文学方向,仅仅因为前人写过,就给自己设立了禁区,那这种文学,还有多少可写的呢?自古至今,无论政治、死亡、性,当然没有不被写的。问题只是怎样写而已。剔除性——这个人性的焦点,这一写作方向必定会狭隘单调。而对广义的诗反写作,它本身就应吸取各家之所长,联合各先锋诗派和个体先锋,共同冲击主流的伪诗和庸诗。所以,诗反写作,当然不必回避写性。只不过,在具体的写法上,可以作一定的尝试和开拓。《娟子》30章,就是这种尝试之一:通过“并联体”微小说诗(情节相关而各篇基本独立,与情节递进而小节串联的“串联体”相对应),将虚构、写实、废话、下半身、低叙事[15]、常规分行诗体与口语化散文诗体等多种元素融合为一,写出了性诗的别一番风味。因该诗较长,这里不作引录,感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北京评论》第12期微刊。再看下面这首人性之诗:
愧 疚
昨天
下岗的老王
手上没钱了
就拿了老婆的钱
去吃饭
路过东风路的一个拐角时
有个女人向他招手
让他进去玩
这是一个艳丽的女人
老王没忍住诱惑
就去了
今天早上
看老婆起大早去上班
不由感到羞愧
尤其想到
本是100元就可以做完的事
却被那个女人
以多玩些花样为诱惑
弄了250元去
老王的愧疚
不觉又加深了一些
诗中的老王,作为一个男人,下岗了,没有能力养家糊口,而且拿着老婆的钱去行苟且之事,这在道德上,确实不堪;但作为文学,不在宣扬老王的德性,而在直面人性中的这一种真实。不堪的事,老王的确做了,但他感到了羞愧,并且想到“本是100元就可以做完的事/却被那个女人/以多玩些花样为诱惑/弄了250元去”—— 愈觉得自己的不堪,因此“老王的愧疚/不觉又加深了一些”。这,体现了人的原欲在道德审问下的挣扎。这正是只有人之为人才会有的复杂行为与内心挣扎。试问,如果动物发生了一些交配行为,不论强奸还是滥交,它们会感到羞愧和内疚吗?人性的不堪,还有懦弱猥琐的一面:
梦
我梦见
有两个人
要杀我们三个人
他们在正屋杀其中的一个时
我和另外的一人
一个躲到了左屋
一个躲到了右屋
我很想看一看
他们是怎样杀人的
就蹩过来,偷偷地探听
我听到有人在拖动身体
身体沙沙地,向里屋移动
(身体,这时候应该已经是尸体)
我战兢兢地折回来
心里想,下一个
他们应该就会
杀我了
梦,是虚的,但也是一种潜意识的真实,且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潜意识,很可能,还是一种集体的潜意识。诗中的“我”和“我们”,面临杀身之祸,却一盘散沙,各自奔命,结果必然是被人数更少的那“两个”逐个击破,一一杀死。梦虽然假,但联想这个国家有着被三五个日本兵押着上千民众屠杀而无一人反抗的历史,是不是也写出了一种惊人的集体无意识?并促进我们进行“为何会这样”的反思?
二、“非诗”创作
在诗写意义上,“反诗”,为诗反的第二要义。“反诗”的本质是“非诗为诗”。非诗理论,近阅垃圾派的理论资料,看到诗人赵造曾经提出[16]。笔者所提,与赵造的提法,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但也有不同的界定。不过究其实质,都是对实验诗写的一种规律性的概括。这里,笔者不能提“首创”,所要强调的是:在这片“非诗为诗”总是受到很大阻力的国土,诗反主义,在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继续深化,组团出击,进一步张扬非、反不止的精神,自有重大的意义。该理论的主张,笔者主要通过《论赵思运的“非诗为诗”》一文论述,这里再以自身的实践予以补充引证和阐释。
1、非原创诗
诗人赵思运的“非诗为诗”,很大程度上,是诗人标明“非虚构”的资讯改编,笔者将其概括为“非原创”诗。老象先生不同意这一提法,认为应统归为“纪实诗写”。但笔者经过思考,还是要坚持“非原创”的界定。“非原创”者,不一定是“纪实”,也不一定是“非虚构”,是指作者的写作,并非来自身最直接的所思、所想、所历,而是对现有资讯,如新闻、段子、书籍、谈话、微信朋友圈材料等有诗性冲击的部分撷取出来,进行分行处理或一定的改编;这些资讯,有些确实是现实中发生过的事,但也不排除本身是虚构的。例如,一些段子,尽管是影射现实的,但却并不能说是“纪实”;还有一些材料,与现实的社会,没有多少关系,改编出来,仅仅只是一种诗趣。这类诗写,虽然并非完全没有作者的“创”,但第一手的资料确实来自他人和社会,其诗写方式也超出了常人认同的“原创”,所以,特意对应“非诗为诗”的提法命名为“非原创”诗。试看:
保证书
——河南××市信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
市纪委:
关于周×一事
我保证如下:
1、退还其工作调动金10万元
2、为其安排好工作,不再性侵和骚扰该女
3、今后,认真践行“八荣八耻”,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特此保证
保证人:张××
2012年8月10日
(手印)
资料来源:某官员案例。
这首诗,是根据河南某市信访局原局长的案例所改编。该人该事,都为实有,保证书也确实写过,电视新闻报道甚详。只不过,笔者在摘录时,稍微进行了一些提炼和改编。文本引起了诗人杨洪昌的激赏[17]。再看下面的启事诗:
残疾人转让启事
本人手上
有三个残疾人
1、双腿全截的
转让费:8000元
2、双腿萎缩的
转让费:5000元
3、聋哑的
转让费:2000元
以上三人
行乞经验丰富
温良驯从
尚有1年使用权
单转、整转皆可。
整转八折优惠
有意者请联系:
13507325888
(王先生)
资料来源:某残疾人转让启事。
这首诗,也同《保证书》一样,对原启事进行分行,局部加以细微处理。文本的得到皿成千等诗人的认同[18]。从这样的写法我们可以看到:“非原创诗”,以非原创的素材和资料为主,但体现了作者选材的胸襟与眼光,以及裁剪和分行的语言功底:毕竟,分行的诗体和原材料的文体发生了根本转换,同样的事实,适当的分行提炼,会产生陌生化的诗性张力。尤其新闻类诗写,更具时效性和现场感。例如,最近雷洋“嫖娼死”事件引发全民关注,笔者所改写的新闻诗《雷洋妻子:不考虑嫖娼,只在意执法是否有问题》等,在舆论的第一现场,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博客中国首页头条5月11日即时登出(并相关组诗),加入了为雷洋事件发声的舆论阵营;5月16日《诗歌周刊》第211期以雷洋专题的“特别推荐”栏推出(二首),并在5月19日周刊的公众号《诗日历》第947期并发,继续为雷洋事件发出诗界应有的声音;实现了诗歌在第一时间干预社会的功能。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非原创诗,反应迅速,对有一定题材把握能力和语言处理功底的作者而言,写作相对容易,可以极大地解放诗歌的生产力,对干预社会,记录时代,发挥诗歌的社会影响上,具有很强的功能;其不足在于,它属于作者与社会文本的共同创造,其单篇的作品往往难以在艺术上充分树立。目前,这个方向,仍处于实验阶段,其得失成败,尚难以预料。
2、非(反)文体诗
非文体诗又称跨文体诗或反文体诗,是指借用或融合传统意义非诗文体而写就的诗。鉴于散文诗的概念已经广为接受,这里的“非”,主要指小说、新闻、段子、杂文、公文、应用文、广告、日记等。非(反)文体诗与上面界定的非原创诗有一定的重合,即非文体有时也是非原创的,直接由社会资讯改编而来,如前文所引的《保证书》《残疾人转让启事》;但与非原创诗不重合的是,非(反)文体诗很多也是原创的,就是说,虽然也有社会取材,但在具体的表述上,是以个人的独特创造为主:
讲座: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死
——主讲:余单(教授)
同学们好。
今天
由我为大家
作一场关于生死问题的讲座。
生死,尤其是死亡
对我们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老子说(此处省略×××字)
孔子说(此处省略×××字)
装子说(此处省略××××字)
哈姆雷特说……
柏拉图……黑格尔说……
海德格尔……雅斯贝斯说……
(以上省略×××××字)
所以说,死亡
对我们来说
是一个需要坦然面对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人民
有的死得很随机
有的死得很蹊跷
有的死得,很花式……
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
不管怎么个死法
不管是沉船死、踩踏死、坍塌死、地震死、爆炸死……
还是徐纯合式死、魏则西式死、雷洋式死……
我们只有:
"尊重自然规律
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坦然地面对生死
——才是最理性的选择。"(1)
同学们
我的讲座完了
谢谢大家。
2016年5月10日
注:(1)2016年5月,大学生魏则西“百度死”事件引发全民关注“莆田系医院”现象。5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魏则西留下的生命考题》,提出“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死,是最理性的选择。”
这首诗里提到的事件,均取材于社会资讯,但并非对资讯的直接改编,而是虚拟了一个教授讲座的场合,以讲座内容的形式构建诗篇,将这些事件进行了串联整合,讽喻时弊,不落窠臼。《在依法治国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也与该诗手法相类。此外还有《抗议书》《绝命书》《书信——致刘梦缘》《关于人类抗击全球变暖最成功案例的研究报告》以及《让生活充满正能量》组诗中的《2016年1月党员思想汇报材料》《××市××局关于表彰“两学一做”模范党员的决定》等,不一一列举。
3、非主流诗
诗反纲要中的非主流,主要针对官方和民间大量存在的虚、伪、繁、庸、旧的诗写,如政治颂歌、泛抒情、泛乡土、泛朦胧、泛神性、拖沓不加节制的泛叙事、装神弄鬼不接地气之泛长篇等。因此,它不仅是诗反写作标志性的反弊(蔽)和“非诗”写作,实际也可以整合一切接地气的先锋流派和个体先锋诗写。例如,2016年3月诗反主义楚魂诗歌奖获奖诗人梅老邪,就是一个个例;对此,笔者撰写了《梅老邪的“邪趣”诗写》一文,予以专评推介。本文,对谐趣和诗趣的非主流诗写,再引录个人的一些实践予以充实。
今天赚了10块
5月10日
我的新闻诗选
上了博客中国的首页头条
妹妹魏芬
给我打赏了2元钱
我说,太小气了
她就又加了8元
这时老婆汪莹回来了
我得意地说
看,你老公我都快成名人了
汪莹说:
“有个啥屁用?
赚到1分钱了没?”
“怎么没赚到?”
我说:
“今天就赚了10块”
这首诗,从诗体上,笔者将其界定为微叙事诗。其具体论述,可参见笔者的《微叙事诗综论》[19]一文。这里,主要从诗趣论的角度来谈[20]。该诗直写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以“我”上了头条的“得意”和“老婆”平淡不屑的对比构成反差,以赚了10元而且还是找亲妹妹讨要的10元来进行调侃,充满了日常生活本身的意趣和语言裁剪的语趣。再看这首稍长些的小叙事诗:
刘梦缘的三把刀
刘梦缘
今年17岁
是来自台湾的钢琴小公主
但据我所知
她是一个
辣口飞刀的反动派
譬如说
我就挨了她的好几刀
8月6日23:32
我跑到她下榻的农家
买了瓶营养快线
边喝,边坐在她对面搭讪
她张口就说:
“你是不是没找到女朋友
就想来泡我?
算了吧
你不是我的菜”
这是插了我一第一刀
还好,我稳了稳神
笑着说,我女儿都三岁了
我只是来
向你请教音乐的
我打开手机上的视频
递到她面前,说:
“这是闻一多的《死水》
我将它编成了自编自弹自唱的歌
我想向你请教
我的和声编的妥不妥”
她扫了一眼,说:
“吉他不是你背的
别磕碜它了”
这是插了我第二刀
我只好举起营养快线
喝了几口
讪笑着向她旁边的陈岚女士解嘲:
“小妹妹年纪轻
还不懂得欣赏我的东西”
我边说
边抖起了脚
她嚯地指着我的脚说:
“男抖穷
女抖贱!”
这姑且只算半刀
我停了脚
呵呵笑着对陈岚女士说:
“瞧瞧你家的小辣妹子……”
这时
营养快线喝完了
我闲扯了两句
就起身告辞
刘梦缘说:
“快走吧
丑男”
这是插了我第三刀
作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这三把刀子
扎在我心里
倒也伤不到我什么
不过当我一个人
在桃花源的村道上摸黑往回走时
心里还是感到了
一阵阵的失落
诗篇描述了“辣妹子”刘梦缘的“辣口飞刀”,主要传达人物之间的事趣和语趣。比起那些隔膜虚矫的诗写,这种质朴的叙述,更具显得生动活泼。此类诗趣系列还有《于文文是我的新一任女神》《写诗的真是悲催,一个小小的谭维维就把大诗人给唬住了》《陈子昂诗歌奖》《诗人江南劝我去美国学美式摇滚想想我还是放弃了》等,不一一列举。
4、非界域诗
非界域诗,指的是诗的跨界,即对诗的立体化的打造。在《“诗反”的三个向度》一文中,笔者已有推介,这里不再重复。对笔者的原创诗民谣(摇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优酷中输入“走召”搜索相关作品。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诗反的“三反”,实质可归结为“三真”:社会之真、存在之真、人性之真;“四非”:非原创诗、非文体诗、非主流诗、非界域诗。当然,这毕竟只是一种理论的概括,实际的诗写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在理论和评论上继续跟进和理清。不过,通过这样的理论评述,我们可以告诉诗界和读者:诗反,绝非部分诗人和读者认为的那样,只是“政治口号”;它“崇真”和“尚非”,以简介利落、富于冲力的语言直抵社会、存在、人性之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代和背景因时制宜,非、反不止。从狭义而讲,其为流派;从广义来讲,它是一场冲击主流伪诗庸诗的旷日持久的运动。
可以说,诗反,一直在地下运动;如今,我们只是竖起旗帜,拉开序幕;后面的路,还很远,很难,这——需要更多朋友的加盟和推动。
[1] 李霞:《诗主义》,李霞个人微信公众号。
[2]“诗反”为老象(张嘉谚)先生2016年3月提出,《“诗反主义”诗学纲要》为笔者吸纳诗反同仁意见后执笔。文章数易其稿,目前仍在研讨完善中;相关渊源和论述分别见笔者(署名委鬼走召,即走召):《“反动主义”诗学论纲》,2015年1月4日《诗歌周刊》第142期;《“反动主义”诗学讨论稿之一》,2015年8月6日《诗歌周刊》第173期;《“反动主义”诗学理论纲领与阐释》,2015年9月27日《诗歌周刊》第179期;《走召“反动”语录(1—10)》,2016年1月18日《诗歌周刊》第182期等文。
[3]走召:《未满的“诗反”与“反诗”》,暂未发表,见走召新浪博客:
http://weibo.com/p/2304187f8a89630102wkuo?mod=zwenzhang
[4走召:《管党生:因为真实,所以“反动”》,暂未发表,见管党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447f0102x7jn.html
[5]走召(署名委鬼走召):《梅老邪的“邪”趣诗写》,2016年4月17日《诗歌周刊》第207期。同期作家网原创评论栏推出,截止至今(2016年5月底)点击近50000,反响良好。
[6]走召:《“诗反”的三个向度》,暂未发表,见走召的博客中国专栏。
[7]走召(署名委鬼走召):在《论赵思运的“非诗为诗”》2016年5月8日《诗歌周刊》第210 期。
[8]知音论坛,《杨佳事件始末:揭秘杨佳袭警案的真相 》,链接地址:
http://bbs.zhiyin.cn/thread-2430287-1-1.html
[9]2016年5月8日腾讯网。后续报道见各网络平台。
[10]2016年5月18日搜狐新闻:《大学生拍摄粗暴执法屁股被打开花 涉事民警被关禁闭》,链接地址:
http://news.sohu.com/20160517/n449957361.shtml
[11]相关论述可参见(美)W.考夫曼:《存在主义》,商务印书馆,1987。
[12]关于“启蒙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相关论述见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诗潮论》(修订版),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13]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第:109页。
[14]相比笔者的其它诗作,该诗多为诗界和读者接受,先后由《广场诗刊》创刊号、2015年《自便》年选和多家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
[15]“低叙事”的相关论述,见笔者的《论皮旦的“低叙事诗学”》一文,载2014年《诗歌周刊》126期和2016年《北京评论》(微信公众号)第15期。
[16]赵造提出了非诗化的具体方法:“除了在创作内容上不断开拓外,创作手法上也要大胆引入一些非诗的因素,小说的,戏剧的,散文的,国画的,舞蹈的等等,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从而“把旁人认为不是诗的弄成诗”。 皮旦:垃圾派纪要[第三版],《垃圾派网刊》,地址:《http://www.yanruyu.com/jhy/author/46807.shtml
[17]杨洪昌:《杨洪昌点评委鬼走召〈保证书〉》,2015年12月1日《诗日历》(《诗歌周刊》微信公众号)第779期。
[18]皿成千:《去死吧当代诗们》引录《残疾人转让启事》并点评,2015年3月7日《诗歌周刊》201期。
[19]走召:《微叙事诗综论》,《中国诗人村》第2期。
[20]诗趣的相关阐述见走召(署名委鬼走召):《诗趣零札》,2016年3月14日《诗歌周刊》202期。
2016年5月23日
按:这既是一篇理论文章,也是一篇自我评述与推介的文章。所引录的诗、文大都有在诗界留下痕迹的依据。重在实践总结,而非空头理论。通过这篇文章,基本能扼要地说明什么是我所认为的“诗反”。故此,诚盼各位诗友多反馈意见,以待本人进一步的思考和修正。凡有对本人的诗、论、评提出中肯说法的,即使是只言片语,将来本人出版诗集或诗学专著时,均可署名录入,以为酬谢。
谢谢关注。
走召
2016年5月23
本文的相关点评:
李霞(诗人、诗评家):走召力作。(来源:《北京评论》微信群)
大友(诗人):“在‘反诗’的事实中, 萃取诗意。”“案例经典,剖析到位。”(来源:《北京评论》微信群、博客中国网。)
皿成千(诗人):喜读兄弟心血之作。可贵就在这里。(走召:这些理论,其实只是实践的总结。)所以我用了心血二字。在我看来,许多所谓评论家,全搬洋葱上来,我一闻就难受,自己的东西出来了才有交流的资本,不是拿来人家东西装门面就真国际视野了,自己这点认识都要没有,写个毛理论他们。我并不否定人家老外,只是看不上那些个拿来主义者。(来源:中国诗歌流派网)
老象(张嘉谚,诗论家、文学教授):以评述自写作品阐发自家诗学主张与诗学理论,少见;却不失为一幅独特风景。有人或许不以为然,我却相当欣赏。这不仅仅是表现一个诗人的勇气和自信,展现一个诗人的气质和才华,更应视为一种真格儿的“个体先锋”姿态。不仅向当今奉献先锋性的“反动主义”诗作,奉献先锋性的“诗反”诗学理论,也坦然地“自己评论自己”,这样的自我评估,不也是一种先锋姿态么?如此,将笔写心想与行为三合一 便给未来诗坛的“个体先锋”,作了一个不赖的示范。
具体到文章本身,我也欣赏你坚持独立思考的理论阐述。比如对“非原创性”的坚持与解说,就很有说服力。我也欣赏你思理的清晰与落笔成文的敏捷!当然,此文并非无暇可击,某些提法,如三个“真”,似乎不够深思熟虑,尤其是“存在之真”,显得生吞活剥存在主义外货,与你欲以道家思想为根的本土诗学建构,未必协调。又如“非文体”之说,亦大可斟酌;文体如家具,有各种各样的,可改可变似乎也可“反”,如将尿斗挂在墙上以《泉》重新命名。但怎么“非”?有些费解。诗学概念不够明晰,对于整体的理论明晰来说,是否有待斟酌?(来源:“独善我文 诗艺释道人”微信群)
牧之歌(诗人):很到位,希望更多人看到。(文章已由转发牧之歌微信公众号《读诗》)(来源,微信留言。)
陶金喜(诗人、中国诗歌流派网栏目主持人):欣赏文本严谨精神。(来源:中国诗歌流派网)
郎毛(诗人、存在客观主义诗派创立人):欢迎走召—当代中国实验诗体之“新闻诗”倡导者!我早上转发于本群的走召诗论,刚刚已被停止访问,说明该文已被安装定位系统。其实我读他的诗、他的诗论,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家国情怀。(来源:“存在客观主义诗界”微信群。)
(添加中。欢迎留言探讨。)
来自群组: 反动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