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诗人梁上泉文集评传在渝首发 曾创作歌曲《小白杨》(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2: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6-5-31 22:14 编辑

著名诗人梁上泉文集评传在渝首发 曾创作歌曲《小白杨》(图)


                           研讨会现场。 首席记者 黄军 摄

       据华龙网2016年5月31日讯(首席记者 黄军)“一棵小白杨,站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你知道这首传唱了30多年的歌曲《小白杨》的歌词出自谁之手吗?今(31)日下午,《梁上泉文集》《梁上泉评传》首发式暨研讨会在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举行。这首《小白杨》就是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梁上泉创作的。

       笔耕不辍 年过八旬仍坚持创作

       85岁高龄的梁上泉是著名诗人、剧作家、书法家、散文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今年正是梁上泉从事文艺创作70周年。
       从事创作70周年来,梁上泉的作品包括诗集《喧腾的高原》《山泉集》《不老草》等,影视剧《神奇的绿宝石》,歌曲《茶山新歌》《我的祖国妈妈》《小白杨》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日、法、俄、意、阿拉伯等文刊行。
       今天发行的《梁上泉文集》共七卷,囊括了梁上泉主要诗词曲联、新体诗歌、歌曲、歌剧、影视文学剧本、散文、书法和摄影等作品。记者发现,  梁上泉勤于创作,《梁上泉文集》第一卷就收录了其2015年创作的诗歌。

       专家研讨 散文诗颇具美学蕴涵

       在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的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发表了对梁上泉和其作品的看法。
       著名文艺评论家蓝锡麟说,梁上泉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当今中国,追求德艺双馨的人不少,做到的并不多。通过20多年的交往,蓝锡麟认为梁上泉人真艺真,其朴实与生俱来,历经红尘染磨而不爽。
       中国作协会员、巴渝文化名人赵心宪说,梁上泉的散文诗颇具音乐文学的美学蕴涵,创作总是在自由心态“旋律”中进行的,长于韵律的诗歌内形式营造,值得细读、欣赏和品味。

               《梁上泉文集》5月31日首发。 首席记者 黄军 摄

  背后故事 《小白杨》是怎么诞生的?

       梁上泉出生于四川达州,1982年起在重庆市文联、重庆市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在梁上泉的歌词创作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小白杨》。
       1983年7月,由梁上泉作词,作曲家士心谱曲,歌唱家阎维文深情演唱的《小白杨》,响彻江河大地,表达了边防军人对祖国边疆的火热情怀,在广大听众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这首歌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1982年秋,梁上泉受邀到乌鲁木齐军区采访,部队同志希望梁上泉为边防战士写一首好歌,要像《茶山新歌》一样广泛流传。他答应下来,并提出还得更多采访。于是,梁上泉又深入边防哨所、沙漠、戈壁、雪峰、冰川等地采访。
       后来,梁上泉挥笔写下了《林带阅兵曲》一诗。这首诗以宏大的气魄写出了边防战士的英雄群像,受到广泛好评。但是,这首诗适合朗诵,不宜于谱曲,梁上泉不是太满意,还想写出一首让战士们传唱的好歌。
       回到重庆后,梁上泉一直念念不忘新疆之行,还在构思着新的乐章。1983年,梁上泉又接受邀请,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词曲作家访问团,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体验生活。在一处哨所,梁上泉看见值岗的战士白杨树一样挺立,一个战士手执军用水壶弯腰给树苗浇水的场景吸引了梁上泉。
       梁上泉深知,哨所位于干旱区域,每个战士每天擦脸、饮用、漱口等日常用水只有一军用水壶。战士们都舍不得饮用,只有口干时才抿上一小口,而这个战士却用水壶浇树苗,梁上泉走上前去问战士,你浇的是什么树呀?战士说,小白杨,从家乡带来的。
       梁上泉一听小白杨三个字,心中闪现出在新疆时看到的白杨树林带,仿佛望见万里边防,都站着一个一个年轻的战士,也望见万里边防,都长着一棵又一棵这样年轻的小白杨,小白杨和新兵一下连成一体了。在回到住地的路上,梁上泉边走边想,边想边写,边写边哼,《小白杨》诞生了。(黄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23: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