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父 于 2016-6-3 15:27 编辑
摄于1991年秋。原《诗刊》主编邹荻帆(左2)、邹老夫人高思永(左4)、本人(左3)
邹家巷*
《牧羊姑娘》*的辫子不是系在邹家巷,《做棺材的人》*的斧子是从邹家巷斫出;
同样是几条青青的石板,同样是几片乌瓦遮盖的寒微;
一个少年由财主的鞭影奔向诗歌的光环。
出走的那个深夜,小木匠*跪着对母亲说:“您的发髻上不开满自由的春花儿子绝不回来”。
一去就是五十年,窄窄的小巷没有止过疼痛时才有的痉挛。
献身民族的解放,他没用一颗子弹,出生入死,他靠的是分行的利箭;
在中国《诗刊》主编的座骑上,他一样布鞋踏鞍;夺取国际“金钥匙”*他憨厚如土;
一脸的慈祥始终像故乡仲秋的棉田。
曾有人扬言:“这小子敢回来,就打断他的狗腿”。
回忆这句话时老诗人就挺立于天门剧场的灯光下面,那是1991年诗人阔别后第一次去到父母的坟前;
没有小车、没有官员陪伴,我与老师漫步于竟陵的泥泞上;
一把黑伞遮不住秋雨的缠绵……
*邹荻帆:著名诗人、原《诗刊》主编。
*邹家巷:邹荻帆出生的地方——湖北天门市竟陵镇沿河街邹家巷。
*《牧羊姑娘》、《做棺材的人》均为诗人邹荻帆的长诗。
*小木匠:诗人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
*金钥匙:1993年10月14日,邹荻帆在第24届南斯拉夫梅代雷沃国际诗歌节上荣获“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
(胡家花园现列为国家保护遗址。图为修复中的胡家花园一角)
胡家花园*
雕龙的威严上裹满了婆婆们的油烟,画凤的富贵旁撒拉着老耄们臊气的熏天;
一群麻雀叽喳着政府养老的漏洞,几只蜘蛛经经纬纬怎么也解不了那首七律的内涵。
小城的黄金地让有钱人不住地吞着冷涎,一帮文人的上书让古董变为受保护的文物遗产;
百年青砖上苔藓如垢,老墙封存着一个官宦人家的荣辱与辛酸。
是活命重要还是文化重要?一年又一年风雨如磐;
啤酒肚们与瘦弱的布衣拉开了持久的鏖战,老居民路过此处像无视一副破旧的床单。
小城唯一没打开的门脸,静静地等着静静地等着,如同清明的坟茔盼着亲人的祭奠;
先生,倘若你还活着,不知是否难堪?
*胡家花园:清朝巡抚胡聘之老家府坻。胡聘之(1840—1912),字蕲生,萃臣,号景伊。湖北天门竟陵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维新意识较浓的光绪皇帝赏识其创新精神和治理才能,特以从一品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身份实授山西巡抚。自1891年起至1899年,除中途短期调任浙江布政使、陕西巡抚外,胡聘之前后在山西任职近八年,为山西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呕心呖血,立下不朽功勋。电视剧《乔家大院》 中的山西巡抚胡大人原形就是胡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