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诗“像锥子扎人”
美国桂冠女诗人、普利策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资料图片)
首次引进国内的两部诗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资料图片)
据深圳商报2016-06-12消息 记者 魏沛娜“美国桂冠诗人”、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两部诗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近日由世纪文景推出。据悉,这是“沉默的经典”系列第二辑,作者格丽克享誉诗坛已久,此次作品为首度引进国内。
很早就展露诗歌天赋
记者了解到,《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获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获《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入选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获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入选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获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获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获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
据两本诗集的译者柳向阳介绍,格丽克出生于一个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祖父是匈牙利犹太人,移民到美国后开杂货铺谋生,但几个女儿都读了大学;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格丽克的父亲,拒绝上学,想当作家。在格丽克的记忆里,父亲轻松、机智,最拿手的是贞德的故事。少女贞德的英雄形象显然激起了一个女孩的伟大梦想,贞德不幸牺牲的经历也在她幼小心灵里投下了死亡的阴影。
柳向阳讲到,格丽克的母亲尤其尊重创造性天赋。格丽克很早就展露了诗歌天赋,并且对诗歌创作野心勃勃。十几岁的时候,她比较了自己喜欢的画画和写作,最终放弃了画画,而选择了文学创作,并且野心勃勃。她说:“从十多岁开始,我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格丽克提到她还不到三岁,就已经熟悉希腊神话。纵观格丽克的十一本诗集,她一次次回到希腊神话,隐身于这些神话人物的面具后面,唱着冷冷的歌。
在诗歌创作上剑走偏锋
柳向阳称,格丽克在16岁时认识到自己正走向死亡,于是在高中临近毕业时开始看心理分析师,几个月后离开了学校。以后七年里,心理分析就成了她花时间、花心思做的事情。对格丽克来说,心理分析同时促进了她的诗歌写作,二者一起,帮助她最终战胜了心理障碍。18岁,格丽克在哥伦比亚大学利奥尼·亚当斯的诗歌班注册学习,后来又跟随老一辈诗人斯坦利·库尼兹学习。库尼兹与罗伯特·潘·沃伦同年出生,曾获2000年—2001年美国桂冠诗人。按格丽克的说法,“跟随斯坦利·库尼兹学习的许多年”对她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她的处女诗集《头生子》即题献给库尼兹。
需要一提的是,柳向阳从2006年初就开始阅读、翻译格丽克诗歌。在他看来,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柳向阳认为,总体而言,格丽克在诗歌创作上剑走偏锋,抒情的面具和倾向的底板经常更换,同时又富于激情,其诗歌黯淡的外表掩映着一个沉沦世界的诗性之美。语言表达上直接而严肃,少加雕饰,经常用一种神谕的口吻,有时刻薄辛辣,吸人眼球;诗作大多简短易读,但不时有些较长的组诗。近年来语言表达上逐渐向口语转化,有铅华洗尽、水落石出之感,虽然主题上变化不大,但经常流露出关于世界的玄学思考。“统观其近五十年来的创作,格丽克始终锐锋如初,其艺术手法及取材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又聚焦于生、死、爱、性、存在等既具体又抽象的方面,保证了其诗作接近伟大诗歌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