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芒克
这时已听不到
太阳有力的爪子
在地上行走
这时是昏暗的
这时正是黄昏
这时的黄昏就象是一张
已被剥下来的
已被风干的兽皮一样
但这时的人们
我在路上遇到他们
他们仍警觉地注视着
四周的一切动静
这使我也变得小心
在这黄昏之后
还会不会出现
比这更凶猛的野兽的眼睛
作者芒克是朦胧派的精神领袖,生于五十年代,经历过残酷的文革,并且也受到文革的摧残,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他的诗通俗易懂而寄寓深刻。语言浅而不俗,象征意味浓而烈,其《黄昏》即是这样的佳构。
《黄昏》首句就开门见山地指出“这时已是听不到”,“听不到”什么?从作者的人生历程看,“听不到”的不光是太阳有力的爪子在地上行走的的声音,更象征的是曾经美好的生活在一刹那间变得昏暗。眼前是一片黄昏,好象什么也看不到,黄昏带给人们恐惧、惊慌,时时提心吊胆,害怕凶猛的野兽将自己吞噬。最后作者将黄昏比喻成一张“已被剥下来的|已被风干的兽皮一样。”不但加深了黄昏的昏暗程度,更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凶猛和恐慌。使人读之毛骨悚然,心有余悸!
诗之后一节笔锋一转,从自然界的太阳、黄昏转入人群,当时的时代,连自然界都令人如此可怕,何况人呢?作者抓住人们互相怀疑、互相诋毁的眼神,揭示出一个主题:文革。这个时代是昏暗的,是没有光明的,并且时刻要警惕着,警惕飞来横祸。所以,作者对“四周的一切动静”都得十分小心,人人都是警觉地注视着,没有信任的目光和表情,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恐惧,这些使得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产生了怀疑。诗最后:“在这黄昏之后|还会不会出现|比这更凶猛的野兽的眼睛|”既欣喜这可怕的黄昏已经过去,又担心这黄昏还会不会再次出现。作者用他独特的手笔和独创的见解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讲述了一个时代下的人群以及世间万物的痛苦与惊恐。
此诗写于文革后,他以反思的笔法、简短的篇幅揭示了一个时代,一代人以及一种思想的错综复杂,使人胆寒。诗分两节,第一节写物给人带来的可怕;第二节写人给人带来的可怕。整首诗脉络清晰,意味无穷,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一切恢复正常。最后,作者小心地、胆颤地寄希望这样的时代不要再次出现,作者曾说:“这是一片被灰尘覆盖的时间,不再有记忆,不再有思想。”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心境吧!
总之,读芒克诗,就好象回到了那个充满恐慌的年代,让人感觉到黄昏就是恶魔。诗人通过捕捉自然界和人们不同寻常的表现揭示一个被痛苦包裹的时代,一群被吓怕了的人和一种被怀疑猜忌甚至被讥讽浸染的思想。也因为如此,今人才说芒克的诗歌是“以沉睡的姿态永远活着”。的确,芒克的诗是伟大的,芒克本身也是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