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迫切需要一场铁质的“雨”——简评包尘《雨》
文/王海云
《雨》
包尘
等天空下刀子的时候
我们就有用不完的铁了
而菜色的气候却一直不赏脸
终究没刀子下下来
任何天象的嬗变
都伴随着充足的血腥
如果老天真要下刀子
就必有一种过死的决绝
我们需要铁来补充
但它只是在敷衍
用一场比一场更凶悍的雨
做游戏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栏目2016年5月31日)
写“雨”的诗人和诗歌太多了。而当我们细读了该文本之后会发现,包尘的“雨”从入诗就已经不是“雨”了。那是什么?我们从文本中可以感知,这“雨”或许是“刀”,或许是“铁”。诗人卢辉曾提出过诗歌是“可视”的观点。而包尘的“雨”借助“刀”和“铁”,天衣无缝地转换为一种隐喻,让诗歌具有了铁质的“可视”效果。从全诗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可视”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想象上的,感官上的。
生活中,形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常用“哪怕天上下刀子……”这样的话来表达。首句“等天空下刀子的时候/我们就有用不完的铁了”极其形象地将普通的“雨”转换为常见“刀”和“铁”,既自然又贴切,而我们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如果天上真下了“刀子”,那必将是触怒了“上天”。
接着,诗人马上就进行了形象的阐释:“任何天象的嬗变/都伴随着充足的血腥//如果老天真要下刀子/就必有一种过死的决绝”,在此,诗意豁然打开。诗人告诉我们,任何触动“天条”的“嬗变”,都要有牺牲,有鲜血。这种“嬗变”,我们尽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的革命,一种信仰的革命,甚至一场社会的革命……而“老天”如果真的要进行如此一场革命,就要有“过死的决绝”气概。
接下来,诗人用似波澜不惊的叙述,机巧地过渡到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铁来补充//但它只是在敷衍/用一场比一场更凶悍的雨/做游戏”,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实现诗意的升华。这也正是此诗的核心所在,同时也照应了诗题,“雨”!
“雨”,就是一场变革!雨,随时都在下着,我们的社会,或者我们的民众,丢失了太多的“铁”,太多的信仰,太多的骨头,我们迫切需要“老天”制造一场铁质的“雨”,来进行一场彻底的“嬗变”,彻底的革新,给我们补补精血,刮刮骨头,换换脑子,洗洗伤口,但“老天”没有动真格,只是用一场又一场虚无缥缈的雨敷衍我们,做着“游戏”。这“游戏”里隐忍着多少无奈,多少叹息,诗人没说,也不必说……
2016年7月2日,高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