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总提出的诗歌创作中要把握“不象、争议、干预”的论点,不仅是当今时代诗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其意义已远远超出文化发展与文学创作范畴。21世纪,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在重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诗歌自然不能缺席。
个人以为“不象、争议、干预”乃三位一体,不是泛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根本意旨在于寻求突破,特别是在当今特定的诗歌创作背景下,针对社会现状,表达深度忧虑,寻求有效突破。
诗歌是时代思想文化之精华,诗歌的创作、解读、评议均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从全球范围来看,韩总此论的时代背景是后工业时代的世界格局强弱变化加剧,强势民族在遭遇经济困境的同时,其文化的认同也随之受到后发民族的有力挑战;从国内来看,西风东渐以来的弱势心理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逐渐被原有的文化自信消解。由于本土文化没有跟上现代社会转型的步伐,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民族个性与时代特点,这些重拾的文化自信便历史地处于风起云涌的争议之中。这些因素反映到文坛诗坛上,便出现了保守、中庸、激进、媚外、媚俗等不同流派。总之,正是当今问题错综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定位自身,明确方向,寻求突破。而“不象、争议、干预”之论既表达了对现状的深度忧虑,又预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诗歌的面目开始成型之前,诗歌创作必然会在“不象、争议、干预”中徘徊前行。
韩总的“不象、争议、干预”论,不仅突出了诗歌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对当代诗歌创作者提出了要求——情怀与担当。于有限中追求无限,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本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长诗。孔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贤至理千年不绝于耳,就看后人是否拿得出勇气,迈得开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