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张成立的诗
立秋刚过,接了一个活:说说张成立的一组诗。立秋是怎样的一个节气呢,我看见庄稼正在抽穗灌浆,我知道它们还远未成熟。
想起与我接触较多的一些诗人,都有很高的写作热情,诗思汹涌大有喷发之势,语言新奇颇具才华。而与他们交谈,阅读他们的诗作,总觉得他们的“生长”正处于立秋这个节气上。那样的未成熟首先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仍停留在阅读带来的印象上,过于表面化,没有自己的感悟,更别提个人化的主张。更重要的是文本本身存在着那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归纳如下:
1、 碎片化。整首诗就是一堆感觉和情绪,找不到凝结的核心,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
2、 表面化。对人、事、物的抒写停留在表面,仅有简单的抒情,缺失思的深沉,生命的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
3、 句子化。对素材整体把握不足,某一方面的表达却很新奇,有句无篇,佳句不断佳构不见,要知道一首诗不是几个好句子就能支撑起来的。
4、 直白。不会营造氛围,不能用形象说话,用浅白的语言直接抒写感受。
5、 深奥。修辞深奥,貌似意味深长,实则莫名其妙。
6、 芜杂。语言不够精炼也缺少修饰,有对诗意没贡献的句子、与整体不和谐的句子存在,在同一首诗中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重复表达。
7、 唯美。诗读起来很美,细品没多少人生内涵和生命体验,仅是一种装饰性语言,一个字:飘!
以上问题在不同诗人身上有不同表现,相同的问题表现程度也不同。
回到眼前张成立的五首诗上来,首先的感觉是立意高。都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我以为写作就是围着立意进行,没有立意的写作是无效的。其次是表达上,诗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象征、隐喻用的都很好,而表达上的欠缺也是显见的。表达既是手段问题,也是思考问题,思考不到位表达就不会深刻,思考不透彻表达就混乱。还是回到具体文本上来。
第一首诗:《一粒盐,想把一条河改成大海》。多么令人惊骇的题目!青春的理想总是跟狂妄联系在一起,以为世界很小自己很大,尽管常受到嘲笑,仍然热情高涨信心满满。而现实是当青春走进人群,一粒盐走进他要改变的河流,结果是他被“稀释”了。如果将诗题变成《一粒盐走进河流》,将诗中与诗题对应的句子也作相应的改变,那么可作另一种解读:人走进人群,一粒盐走进河流,盐被稀释了,人作为个人的身份消失了,个性被抹杀,这正是物质人生的可悲之处。人退出人群回到自己,盐变成的“一滴水,爬出一条河的眼眶”,我还是我吗,盐还是盐吗。(有这样的疑虑就够了,之后的结句是多余的。)其实不作改动,也能感觉到有第二个意思在里面,两种意思并不能融合,因而又“硌”的感觉!就像道路,可以曲折可以高低起伏,但路面不能硌脚。
第二首诗:《瓶装水》。江水装进瓶子中,但他还是水。诗意止于此是不够的,还有他被塑形了,他的自由奔放被改变了,这正是存在的真相。结尾的一段是蛇足,瓶装水本身就是象征,不必指出来。
第三首诗:《信仰》。土地是信仰,粮食是菩萨。这既是生存上的意义,也是感情的需要,立意不错。但围绕立意的抒写是不是有无关的诗句存在,前三节有必要吗?第四节延续前三节的句式是不是应该改改?“大地上那么的事物//近的必须面对,远的仍然可以忽略”,其中的“面对”一词用的不好,面对的只能是跟问题有关的那些,而在大地(用土地更好)面前,除了问题还有跟感恩有关的那些。试着作如下改动如何?“土地上那么多事物可以忽略//有一件必须放在心上”。之后的诗句按着这个基调理顺,不必做大的改动就是一首既完整又自然流畅的诗。
第四首诗:《清明祭》。第一节写我对祖先(既传统)的感受,第二节写我对英雄的认知,语言干净利落,有让人惊艳的句子:我是“替他们行走的碑文”,碑是“他们站起的肉身”。最后一节是对前两节的融合,不用三句,一句就够:“我发现了相同的颜色和体温”,达到了思想的高度,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是尊重英雄产生英雄的传统。
第五首诗:《开在尘埃里的花》。缓慢的脚步不惊扰脚边的生命,也不惊扰自身,追求宁静,是对现代人躁动的反对,多好的立意!这是第二节的意思,前后各节跟这个意思有多大关系呢,几近于零,尤其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不是偏离而是根本不搭边,写得再美也是无效的。也许有人会说,诗的主旨不是第二节那样,那么第二节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本诗中有的句子修辞深奥:“我把自己也顶在头上”,“而它的高度,正好与我接近黎明”,“阳光,又从万物之中抽出手来,把花朵扶稳”。任何诗句都不能单独抽出来理解,要放在整首诗创造出的语境中去理解,上面例举的诗句你理解到什么了,是否有点莫名其妙。
以上的解读有点手术刀式的或者化学分析式的,有人会说文学艺术作品只能整体把握,不能条分缕析的,可是不细读细解能理解得透彻吗,我以为在对整体把握准确的基础上,细读细解既必要又有效。
从上面的解读中可以看到,张成立是一位很有潜质的诗人,他的创作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抒写和简单的抒情上,总是努力让思使诗拥有自身的质量。技术上的问题是容易的,思想上的事跟思维方式,跟人生阅历息息相关,不是单靠写就能达到的。阅读可以帮人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可以帮人挖掘人生经验,应该让阅读大于写作,才可成就写作的优秀。我相信张成立能够走向优秀,就像立秋的庄稼已经抽穗灌浆,假以雨水假以阳光,时间会让他走向成熟。
附:
张成立的诗
一粒盐,想把一条河改成大海
关上家门,就告别了
三尺门里的身份,下楼梯的时候
我摸了摸胸口,他还在
像一粒盐,有棱角分明的余温
阳光明亮,冷风习习
进入大街,人群
就把我稀释成了路人
他人的身上,似乎有我零星的残存
一粒盐,想把一条河改成大海
以头也不回的姿势,投身
人流只是晃了一下
涟漪都算不上,更别说裂纹
即便砸出一朵浪花
也是迅速愈合的,一个愣神儿
一滴水,爬出一条河的眼眶
这滴水还是最初进入的那滴吗?
在流到我的嘴角时
咸咸的,我尝到了里面的盐分!
2015.10.01.
瓶装水
把一捧江水装进瓶中,满满地
拧紧瓶盖儿,水与瓶壁
严丝合缝。就像我,充满自己的身体
这捧水从一江春水中分离
拧紧的瓶口,溢出一滴
似与整条江,就此别过
它也许是,开江时
掀开冰面的那排浪头
也许不是,或者只是其中的几滴
现在它站在透明的塑料瓶中
保持瓶子的姿势
但它,还是水
就像我,此刻
站在体内,对自己所持的承诺
2015.04.07.
信仰
阳光可以忽略,就像可以忽略的月光
空气可以忽略,它本身就空空如也
教堂,可以忽略
准时的钟声,有居无定所的隐约
寺庙,可以忽略,不管
有没有人听见,袅袅的经文依旧隐现
大地上那么多的事物
近的必须面对,远的仍然可以忽略
敲着播种的点葫芦,父亲离泥土最近
犁铧插进待耕的田野,一步咬紧一步
节奏是布谷鸟叫出的拍子
平仄是和尚敲打木鱼的虔诚
叩拜大地,依旧是古老的信仰
粮食,仍旧是离人最近的菩萨
2016.04.19.
清明祭
昨天,我祭扫了祖坟
祖坟矮小,却是我的至亲
我是这捧泥土
留下的一滴骨血
是立在人间
替他们行走的碑文
今天,我祭扫了烈士陵园
陵园不大,却是纪念碑的至亲
纪念碑是烈士们
传下的一滴骨血
是留在世上
代他们重新站起的肉身
我来此目的没有别的
只想试着在两滴血里
找到相似的颜色和体温
2016.04.04.
开在尘埃里的花
每朵花都顶着一颗露珠
每颗露珠都倒映一颗星辰
我的脚步缓慢,可以理解为不想
惊扰脚边的生命,也可以理解为
不想惊扰自身。我把自己也顶在了头上
一朵花贴近尘埃,听得见低处的声音
而它的高度,正好与我同时接近黎明
我的脚步缓慢,在路过这朵花时
脚底的风,还是让露珠滑落花心。它像我一样
把梦还给昨夜,并把影子收回脚跟
它颤抖了一下,在花瓣接住阳光的同时
阳光,又从万物之中抽出手来,把这朵花扶稳
2016.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