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性的思考和艺术的探索 ——江西散文诗创作综述 文/刘晓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性的思考和艺术的探索
——江西散文诗创作综述

文/刘晓彬


江西,“红色革命摇篮”的特定历史和“红土地”的特殊地质,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映山红,滋养着红米饭和南瓜汤,就是这片红土地奠定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和一页让世界震惊的历史。所以,大家都喜欢用“红色”来概括江西的文学,而作为在中国新文学中一个引进的品种“散文诗”也同样被“红色”的特质所定格,特别是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红色情结”。在经历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直至现在进入新世纪后,江西的文学特别是散文诗创作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由当初如火如荼的漫山红遍的单一色调,进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江西散文诗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5月6日,《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发表了革命先驱方志敏的一章散文诗《哭声》,不久又发表了他的散文诗《呕血》,“唱响了青年知识分子运用散文诗形式呼唤革命的先声”⑴。之后有革命志士王环心于1923年6月22日发表了“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好似月宫般的仙境”幻想式散文诗《幻游曲》等作品,以及其他有知之士陆续发表的抒发“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心愿的散文诗作品。

抗战胜利后,陈夜(张自旗)在中共南昌城工部的领导下以荆棘社的名义创办了《人民的旗》杂志,虽然这本刊物只有32开32页,但当年一直都以较大的篇幅推出了不少的“红色”散文诗,为江西散文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历史时期,江西产生了一批散文诗佳作,比如李耕1947年发表于《民锋日报·牧野》的散文诗《我是来自严冬的》《青春的烦恼》,虽然是其散文诗的起步之作,但影响至今。又诸如张自旗的《这不是哭泣的时候》、李一痕的《一个士兵——死·并不一定痛苦》、田贺的《田地》等篇章,都是当年的经典之作。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江西散文诗创作领域的骨干力量,特别是李耕等人,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散文诗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倡导的“谷雨诗会”又为江西散文诗的“星火燎原”再添了一把火。当然,到文革时期,作协江西分会工作的停顿,文学刊物的停办,让江西散文诗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震荡。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作协江西分会恢复活动,江西文学才正式步入五彩斑斓的不再是单纯的“红色”的稳健发展时期,散文诗在此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3年开始,江西的老牌文学期刊《星火》增辟了“散文诗页”专栏,基本隔期出版一辑。自1984年起,该刊每期都开辟此专栏。另外,复刊后的《南昌晚报》副刊“百花洲”和省文联新创刊的文学期刊《创作评谭》等以及其他报刊后来也相继开辟“散文诗页”栏目。可以说,这些刊物为江西散文诗的发展以及培养新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随着全国散文诗的发展,省外的《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星星·散文诗》《西部散文诗》等刊物的相继创办,也为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块块肥沃的土地。

同时,各级文联、作协召开散文诗创作座谈会或研讨会、加强散文诗创作的领导以及举办全国性的散文诗征文大奖赛等,也对江西散文诗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2月,《星火》编辑部在北京邀请了柯蓝、刘再复、王中才、那家伦、刘湛秋等5位诗人、诗评家举行有关散文诗发展的座谈会,就当时散文诗创作的态势、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后,集中发表他们的笔谈文章;1986年11月,中国作协江西分会诗歌创作委员会设立三个工作组,其中设立了散文诗组,由秦梦莺任组长,杨学贵、李耕任组员;1988年4月至9月,《星火》文学月刊社、作协江西分会诗歌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牡丹亭”杯全国新诗·散文诗大奖赛等。

在编选散文诗作品选方面,则为梳理和推广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1985年,孙玉石、王光明主编的《六十年代散文诗选》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反响热烈。又诸如1990年1月,中国作协江西分会主编的《江西新时期十年文学作品选》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新诗·散文诗卷》“散文诗辑”选入廖石方、黄瑛、吴志昆、罗丁、桂向明、李耕、李卉、陈珑、忆敏、周志高、田波、朱光甫、张自旗、冷克明、秦华、张厚德、蹉跎、姚辉云、晨静、程关森20位散文诗作者作品;1999年6月,省文联、省作协、滕王阁文学院联合主编的《九十年代江西文学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新诗·散文诗·散文卷》“散文诗辑”选入姚辉云、李卉、卢雄峰、冷克明、李耕、吴志昆、刘道远、褚兢8位散文诗作者作品等。

在散文诗理论研究方面,熊述隆为中国散文诗学会函授中心写出的散文诗写作讲稿《散文诗的语言特色、借鉴与个性》以及赣籍内蒙古散文诗作家许淇一方面致力于介绍外国优秀的散文诗,另一方面竭尽全力为国内的散文诗作者的散文诗作品写序作评并写出《散文诗的风格和流派》等散文诗理论研究文章又为散文诗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让散文诗初学者大受启发。

这一时期,江西散文诗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与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中的领军人物李耕的大力倡导和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他为繁荣和发展江西的散文诗可谓是呕心沥血,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诗评家陈良运说:“散文诗体的发展与繁荣,改变了诗歌文体单一化的局面,现在江西很多青年诗人对于这两种文体是双栖的。散文诗从江西走向全国,在全国诗歌爱好者中已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对于江西诗歌整体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内在的激素。”⑵江西诗人李耕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诗大家,他在散文诗创作中是一面旗帜,一颗常青树,长期深耕于散文诗领域,几十年如一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李耕久久被压抑的激情如一江春水奔流,以他所擅长的散文诗,迅捷地将生命的新绿撒向全国诗坛”⑶,他的勤奋和不断自我超越,使得大量意蕴深厚、内涵深刻的散文诗作品不断问世,先后出版了《不眠的雨》《梦的旅行》《没有帆的船》《粗弦上的颤音》《爝火谙》等散文诗集。他在散文诗作品中善于将深刻的哲理的抽象编织进美丽空灵的意象,有着“伦理学在玫瑰丛中,身入其境,芳香扑鼻(史密斯)”⑷的意境,这是对中国散文诗的理性思考与艺术探索的结晶。特别是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近些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诗作品,皆堪称是诗情并茂、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精品。他的这些散文诗作品语言,越发简练精致,行文曲折尽意,文学涵养深厚。这些散文诗作品让散文的洒脱与奔放和诗歌的含蓄与隽永得到了出神入化的揉合。

创作比较突出的散文诗作者还有熊述隆、姚辉云、桂向明、李卉、张自旗、何怀宏、廖石方、黄瑛、吴志昆、川梅、罗丁、鹿鸣、熊侣琴、陈珑、田波、路野、忆敏、冷克明、周志高、周敏生、程关森、蹉跎、刘道远、褚兢、许炯明、秦华、应想、殷红、张厚德、徐晓明、晨静、宋崇风、郑芸芸、郑德明、陶江、俞银先、朱光甫、詹德义、梁琴、严伟初、张新华、马希灿、江训榜、邰文华、罗来渠、李业成、刘德亮、左新国、京凉、黄剑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熊述隆写出了《横越荒原者》《海滨的油画》等散文诗精品,他在创作中善于通过精简提炼,然后再取其精华。把纷繁、荒杂、粗浅,以及把不必要的重复、庸字、闲言、赘语等都统统过滤掉,最后提炼出来的散文作品既简练又精粹;冷克明写出了“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历史感”⑸的散文诗《血色乡土》,他的散文诗作品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感情,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敬重、赞美、关怀与同情,也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与这些劳苦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和感悟;刘道远的散文诗集《水墨写意》分“故乡片石”“带露新芽”“杜鹃啼血”等四辑,作品的意象新奇,犹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意境典雅又富有现代性,厚重而大气;以写叙事散文诗见长的川梅创作并出版的散文诗集《远山里的乡土》《青鸟》堪称“当代散文诗的奇葩”⑹,这些散文诗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漫溢的淡淡乡情与感怀,让人颇能感受到那乡土的温情,那远山里的乡土,也成为支撑着作者在尘世中跋涉的情感依托;桂向明的散文诗诸如《倔强的诗魂——记绿原》《白雪》等篇章给人“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⑺,透溢出对生存的抗争与命运的追求;梁琴的散文诗集《回眸》《难以诉说》中,也有不少富有女性特有的艺术感觉和气质的情感细腻、文字朴素自然的优秀散文诗作品。

进入新世纪以后,尽管《星火》由综合性文学期刊改为中短篇小说期刊,散文诗创作者失去了本土的阵地,但他们依然创作活跃,转向其他地方开辟战场,不断占领发表的阵地。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散文诗创作者,诸如姚雪雪、傅菲、洪洲、熊国太、胡刚毅、王晓莉、彭江流、王一木、洪老墨、徐敏、刘源、小荷尖尖、熊亮、黄书法、陈修平、黄晓敏、周启平、朝颜(钟秀华)、祝成明、彭林家、黄春祥、湮雨朦朦(张萌)、王小林、朱仁凤、雨慧(江淑慧)、万洪新、春暖水(刘鑫)、林珊等。

此次巡展的江西散文诗作品,除了李耕老前辈之外,均出自于上面所提到的优秀青年散文诗创作者之手,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江西散文诗创作的现状。这些散文诗作品,特点各异,有的追求理性思索的美,有的追求语言华丽的美,有的追求古典意蕴的美,有的追求简短精炼的美,等等。

洪老墨的散文诗特点主要是追求文字的诗意与情感的美丽,古典意蕴中透溢出一种现代美,语言富美华丽而空灵,且擅长各类修辞等写作技巧,从而使他的散文诗作品韵味悠长、意境优美、画面感强、色彩幽丽和富有诗意。他自2001年12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红土地放歌》以来,除了致力于其他文体的创作之外,散文诗的创作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出版了《与你在字里行间缠绵》《文字使我拥有了美丽》《红土地上的旅人》等散文诗集。同时在《雨花》《理论与创作》《西部》等文学期刊推出了散文诗专辑。

与洪老墨的散文诗语言特点比较相近的是熊亮,他在报社工作,常年与文字打交道,早年主要创作新诗,最近几年专攻散文诗的创作,进步非常快,取得了斐然成绩,散文诗作品不仅在常见于各大报刊,而且在2015年连续出版了两部有分量的散文诗集《破茧》和《清明》。《破茧》由沈阳白山出版社出版,该集子由《破茧》《古村感怀》《册页》等52个独立的篇章组成,融纳进作者对生活的体察、积累、感悟和思想、情愫,是一组或激情亢奋或清丽凄美或婉约淡雅或思辨哲理的散弹琵琶曲调。《清明》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散文诗集由51个小节的长篇组成“清明”篇,以及“寻梦婺源篁岭”、“蜀道怀古”等85个短章揉合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悼亲、思乡、状景、咏物和怀古五大类。该作品是诗人的灵魂地图,它既刻录了诗人的亲情地理和乡愁地理,也刻录了诗人的旅游地理和阅读地理。

黄书法、朝颜、[彭林家三人的散文诗风格有些接近。他们的这些散文诗作品在抓住某个意象或事物之后,便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抓住的那些意象或者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身上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情感的寄托点,并以此来确定作品的立意,通过联想形成构思的主线。然后,再以情感的寄托物为枝干,逐步推进让思想和情感得以不断挥洒。

周启平与熊亮一样,早期写诗,近些年来也专注于散文诗的创作,均有所收获。周启平的散文诗不断发表在《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刊物。他的散文诗作品大多写得空灵、清丽,行文犹如闲云流水般自然而飘逸。他在作品中选择的意象都很典型,富有质感,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散文诗的情感主旨。比如风吹的月光、透明的水域、袅袅的炊烟、薄雾中的村庄……都时时在触动他的诗心,使得他诗情大发,不断酝酿所观所感中的思绪,寻找散文诗的意境,强化创作时的情感,并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凸显创作中的意念和联想。

祝成明和胡刚毅既是一位优秀诗人,同时散文创作也是好手。祝成明作为客居广东东莞的江西诗人,现已出版诗集《河流的下游》和散文集《九楼之下的城市》各一部。胡刚毅也已出版诗集《生命与大海》和散文集《巍巍井冈山》各一部。看得出,他们既是诗歌写作的高手,又是散文写作的好手。从而也自然造就他们的散文诗创作不会弱,因为散文诗的特点是“形是散文,魂是诗。”不是诗的写作高手,则不能创造诗歌的意境美,不能让散文诗的质地具备诗歌的品格;不是散文的写作高手,则不能保持散文形式的优美、流畅和从容,结果只能是一堆零乱、干涩和没有生气的文字。所以,他们无疑也就是合格的散文诗作者了。他们的散文诗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精短简练,意境优美。给人总体印象是,色彩清丽、语言精致、行文婉转。所选用的意象大都是清新、典雅、素淡的,犹如水墨,品读后会有一种精巧玲珑、曲径通幽的美感。

陈修平、黄春祥、湮雨朦朦等人的散文诗作品明显的特点是更接近于新诗。在这里,我比较赞同诗人于沙的观点,他认为,新诗讲究分行排列,因为分行排列,便于突出句子的重要成分。当然,这些都是诗歌的外在特征,即形式,而非本质特征。⑻评论家吕进也有几句这样的观点:“总起来说,散文诗是貌似散文的诗;或者说,它是散文形式的诗;也可以说,它是挣脱了诗的某些形式镣铐而保持这诗的本质诗。”⑼所以,写散文诗比写诗歌更自由、更无忌,因而更舒畅。陈修平的散文诗作品有一种古香古色的典雅和清新,他的这些散文诗犹如作品中力图表现的民乐,将我国的传统的、精炼的古典之美自然地融和,情韵和意境都在字里行间不露痕迹地漫散开来;黄春祥的散文作品则给人以轻快、明朗、婉转、流动、多姿、自然、凝练和跳跃之感,诗的律动比较明显,有一种独特的意蕴和美妙的韵味;湮雨朦朦的散文诗作品表现了一种内在的意蕴,典雅的性情,灵动的鲜活,明朗的清晰,飘逸的超越。那种带有明朗、清晰和飘逸的现实超越,让读者感觉到纯粹和敞亮的阅读快乐,并穿越诗行透溢出一种诗意的优美。

王小林也是一位长期从事新诗写作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诗人,所以他的散文诗比较注重句式的安排。他此次参加巡展的几章散文诗,开始主要以结构参差错落的短句为主,参以流畅的长句为辅,读他的这几章散文诗会有一种轻快、明朗、活泼的感觉。他在作品构思时,也正如此次巡展的作品《与竹子有关(五章)》中竹子一样,对材料进行了再三的剪裁,因而他的散文诗作品“冗繁削尽留清瘦”中会显露出一种清新疏朗之美。这种具有古典意蕴的作品轻击着你的心炫,慢慢拓展开来好似水墨画卷,犹如一幅幅我国传统的国画,作品的意象也扩充得比较充分,而且作品中的情感张力处理得也比较到位。

朱仁凤在新诗创作中一直在探索,进步非常快,所以她的散文诗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诗人的丰富的想象跳跃能力,以及通过这种能力展现出来的自我个性。她此次参展的作品在创作思维的结构和模式中,也许与她的佛教信仰有关。佛教信仰给她的作品的创作注入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活力。在这章散文诗作品的述说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朱仁凤张扬出来的“用一颗明净之心看这个世界”的美丽心灵,同时也展示出了她的个性。

以上简要梳理并点评的江西散文诗创作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但它记录了江西散文诗创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自然规律。有低谷,也有高峰;有高峰,自然也会有低谷。通过此次巡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批优秀的青年散文诗创作者在不断成熟;我们也相信,经过一番洗礼和磨练之后,会有更多的优秀的散文诗创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

注释:
⑴肖冰:《赣水扬波浪叠浪——读江西散文诗手记》,《散文诗世界》,2010年第02期。
⑵陈良运:《江西新时期十年文学作品选·新诗·散文诗卷》序(《红土地上绿意弥漫》),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1月版,第8页。
⑶刘华:《跃上葱茏四百旋——江西文学五十年巡礼》,《创作评谭》,1999年第01期。
⑷史密斯:《小品文作法论》,林疑今译,《人世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第02期。
⑸⑹⑺郭蔚球:《芳林新叶催陈叶——江西新诗创作五十年》,《创作评谭》,1999年第05期。
⑻于沙:《穿过诗林》,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11页。
⑼吕进:《新诗文体学》,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68页。

                                                                                                (原载《散文诗月刊》2016年第3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24 17: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8-24 18:1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24 18: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大作!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8-24 19: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8-24 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8-24 23:07 | 只看该作者
赏读学习,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8-25 10:1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此次巡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批优秀的青年散文诗创作者在不断成熟;我们也相信,经过一番洗礼和磨练之后,会有更多的优秀的散文诗创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8-25 10: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8-25 10:16 | 只看该作者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18: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